近日,瑞星公司发表声明称360安全卫士存在重大“黑客后门”,以利用此后门对系统注册表和用户信息进行任意操作,例如读取、修改、删除等,从而使用户隐私面临极大风险。而奇虎360则对此说法极力否认,并称这是Anti-rootkit驱动程序,是反病毒技术的一种。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对谁错? 360此次被抓出来的“后门”,确切地说是一个Rootkit。Rootkit技术最早用来隐藏或保护指定的程序,或在未经用户及系统许可的情况下获取系统最高权限。 2005年底Sony BMG为保护版权,在其出版的音乐CD中采用了Rootkit技术,将自身隐藏并躲过杀毒软件的查杀。最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判定索尼违反了联邦法律。而我国最著名的流氓软件,也是360安全卫士的前身3721网络实名,就曾采用Rootkit技术。一方面保护自己不被用户卸载掉,另一方面获取系统最高权限,再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删除竞争对手的软件。由于Rootkit的这种特性,目前已经鲜有正常软件使用这种技术,它已经沦为病毒、木马专用。 360安全卫士采用的正式这种Rootkit技术,按照他们工程师的原话,涉嫌黑客后门的“这两个驱动分别是文件和注册表的穿越驱动”。所谓穿越,就是指绕过操作系统自身的安全访问限制,直接对用户文件和注册表进行访问。也就是说,通过这个驱动,不管你同不同意,它都可以任意的获取到你机器上的文件,创建、修改、删除注册表信息。360安全卫士对此的解释是清除病毒方便。 可怕的是,360在使用Rootkit这项技术的时候,没有对调用者进行检查。换句话说,就是修了个可以通往城堡的密道,但是忘记安门上锁,任何人知道这个密道都可以随便进出城堡。通过这两个驱动,黑客不但可以拿到你机器上保存的文档、照片,还能知道你今天上了哪些网站、去淘宝买了哪些东西,甚至你今天用电脑听过哪些歌,看了哪些电影他都能一清二楚。 因此,不管这两个驱动,360安全卫士是为了拿它杀毒方便还是要获取用户的隐私,称其为是“后门”都不为过。即便纯是为了清除病毒、木马,也不应该采用这种技术,毕竟安全软件和流氓软件是两码事,就像武林宗师比武不应该用板儿砖是一个道理。不过,如果360安全卫士,是打着安全的旗号耍流氓,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360安全卫士尽快修改自己的软件,给用户提供更安心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