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版面信息
本版版主
俱乐部导航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推荐信息
社区圈子
联系社区管理员
不少IT服务公司提出以服务为中心和为了服务、创新的变革,是将战略、经营、管理三个层面所做努力的集中体现。以 服务为中心,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围绕客户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另一个是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 第一层含义是:围绕客户做服务,客户满意度上升,回头率提升,新业务领域机会增加,市场占有率提升,利润提升。第二层含义是:向客户提供产品,销售额做乘法,成本也做乘法。 向客户提供服务: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销售做加法,成本也做加法;如果向100户企业提供咨询,成本也绝对要100户相加的。 二、向客户提供软件:销售做乘法,成本做少量加法;微软卖Windows操作系统,1000万份License,二次生产成本几乎忽略。 向客户提供互联网络:计算方法--销售做乘法,成本做减法。 项目管理者联盟吸引1000万成员成为注册会员,整体社会交易成本会急速降低。 第一层含义解决企业运营问题,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来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率。 第二层含义是解决商业模式问题,好的商业模式提供超过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商业模式决定大利润,运营质量决定小利益。两者相辅相成。
不少IT公司提出向服务转型,变革为了创新,十分正确,并符合内在的商业逻辑。且由于IT行业建设的生命周期:规划期、建设期和运营期。运营期占据40%的时间周期和费用,且运营发展处于启蒙阶段,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规模正在逐渐增大,发展空间很大。 以服务为中心,即着眼于企业运营,又是企业战略安排。战略再稍微具体点,就是向以软件、应用、互联网为特征的服务转型。这是大方向,是大海。 在这个大方向里,有很多很多机会,也有很多很多竞争对手,更有很多很多陷阱。因此在向这片海洋进发之前,要检视一下我们的策略,我们的制度,我们的运营机制,是否适应海洋中的重重危机,并能够在其中捞到大鱼。 这就牵扯出另外一个话题,为了服务,创新的变革。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哪些方面需要变革呢,变成什么样呢 ? 1、改变质控模式,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软件测试中心或质量监控中心。现在以及将来我们提供的软件、应用、在线服务都可以看作软件。这些软件的质量是存在问题的,为了提高质量,就要改变目前的质控模式,将软件测试从开发队伍中独立出来,建立独立的软件测试中心。所有自开发软件,都从软件测试中心出,软件测试中心负责软件质量。这样做的好处是:a、会迫使各个部门,开发团队规范自己的开发行为,因为不规范,无法在部门之间进行交流;b、提高软件质量,只有经过严格测试的软件,才能走出公司;c、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测试部门集中,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资源,而不是每个开发团队都有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甚至可以向外发展,接受外部订单;d、提高公司在国内、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2、改变激励机制,建立以事(或项目)为核心的招投标机制。目前,员工的激励机制还是这样的:员工做出成绩,然后升迁,然后高待遇和高收入。这种模式是人才使用的一种好的模式,但在企业中,不能是唯一的模式,否则会有大烦恼。这样的模式会使得管理队伍越发庞大,而得不到升迁的人就会有很强的挫折感,而且,可能会形成官僚腐败,人浮于事的风气。 尝试建立另外一种模式,以事为中心(比如以项目为中心),引入招标制度,将焦点和奖励放在事上。这样,员工即使不升迁,做好事情,收入也会提高,也是人生不错的选择。 3、改变对待新事物的运作方式,引入“慢试点、快推广”的模式。比如开拓新业务,实行新制度,开拓新市场,对这些新的事物,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推进呢。建议分两步走,最稳妥。第一步,慢试点。即找一个试点,进行试探,试点过程,尽量慢,充分暴露各种问题,寻求因应方案。第二步,快推广,一旦试点成功,就迅速向全局推广。 其实,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机会,同时也会失去很多机会。失去机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建立起对机会的一种因应机制。我们如何来做一件事情呢,就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首先在固定范围内进行试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总结经验,获得一套成功的运作模式,然后向全国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