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企业进行行业类别划分,是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必由之路,但行业类别这个属性针对的是企业在经济、社会等所有层面的特征总括,只有再加上与IT相关的修正值后,才能够得到真正与信息化完全对口的分类标准,IT粘度作为一个强调企业与IT依存关系的大指标,值得去作定性定量,细致分析。 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需要以量化分析的眼光看待,一直以来,我们依靠的分类工具基本都是以中小企业自身的业务形态,也即是行业属性,行业分类对应了企业的业务特性、管理模式,由此也决定了IT应用的方向和范围,是长久以来社会分工延续下来的,可以明确透视企业相关特性唯一可靠的依据。 但行业分类有宏观有细分,这个类别下所描述的中小企业有企业整个的经济属性,例如劳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人均产出;税务贡献;进出口贸易影响度等等。经济属性之外,社会属性也被包括在内,例如就业问题、环保问题和道德取向等等,特定时期政治属性也包括在内,例如政府管控、战略产业部署以及全球化下贸易争端涉及程度等等问题。 行业类别的属性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尽管我们可以将其中与IT直接或间接的属性剥离出来,据此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但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剥离哪些属性、怎样定义与IT的关联度,这些问题又缺乏一个依据,更多时候只能按照表面印象来操刀。 我们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包含的是两个领域的方向,一个是中小企业,一个是IT,这两个方向相互交错下,综合而出的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虽然最终问题的落脚点是在中小企业这边,但只是这个问题落在中小企业这一边的解答,并不意味着两者有从属关系。 因此如何在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将中小企业与IT作更好的关联研究,我们势必要将反映两者依存度的属性加入到行业分类里来,这样才能有更清晰的依据将行业分类所包含的众多属性拉出来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的参考系。 我们将这个反映依存度的属性称为“IT粘度”。 IT粘度的由来 “粘度”这个词之前多用于网络经济,更早之前大家只谈盈利模式,现在渐渐有人出来说,盈利模式并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如何让尽量多的人来上你这个网站,依赖你这个网站,粘度作出来了,盈利模式可以多种多样。网络技术近阶段的发展,也是围绕这个粘度而出发的。围绕着粘度,社区和BLOG的发展成为网络经济时下最为热闹的话题,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新浪的“BLOG创业”。 网络经济里所谈的“粘度”提醒了我们,很早IBM就在说,要让IT变成水变成电,用户可以像家中水电一样方便地使用IT,这句话从另一个方向来解读,那就是IT努力的方向,一直都是提高用户的依赖程度,现在我们把这个词用过来,体现企业与IT之间的依存关系是比较贴切的。 宏观来看,一个行业可以概括出来IT粘度,细节来看,一家企业也有自己异于他人的IT粘度,不仅如此,这个粘度并不是一种静止的描述,它只是体现企业在一个时间点上对IT的依赖程度。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中,引入IT粘度是有必要的,不仅因为确实在属性划分中,行业分类不能够完全将企业与IT二者关联起来,更重要的是,如何体现行业分类下一家企业的个性,没有这样的个性就难以将每家企业归为一个点,来作纵横比对。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来确定一家企业的IT粘度,以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这个IT粘度。 IT粘度的公共指标 一家企业的IT粘度是V(Viscosity),如何量化这个V,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V的数值变化对比,能够确实反映出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在IT依存方面的差异,因此不仅要综合行业的特性,也要综合企业的共性和个性。 就企业共性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衡量企业基础面与IT之间关系是否紧密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人员规模:人员规模决定的是管理难度,当人员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个固定的管理结构,不仅容纳业务管理的信息流,也要容纳人事管理的信息流,同时自身也形成一个内部交流的信息流,就一般而言,人员越多,管理结构的信息流越复杂,越需要IT的介入。 资金流规模:资金流规模与人员规模是企业规模的一点两面,但因为无法简单以企业规模一个指标就涵盖企业共性上对IT的需求程度,因此需要从人和财两方面加以考虑,同时资金流规模不仅涉及企业的业务流程,也涉及供应链和资本领域,是企业最核心的属性体现,在这方面,资金流规模越大,越需要IT介入,在财务管理方面加以支撑。 分支机构:企业是否有分支机构以及分支机构的多与少,这个问题实质上应该包含于刚才两个问题,但由于在现有IT水平下,还无法抹消空间差异,因此需要单独用一个指标来加以衡量。 基础的属性只能为IT粘度提供一个基准参照,而更多细化的工作需要从行业特性入手。 IT粘度的行业指标 查看精彩全文 http://www.zbintel.com/wz/1220233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