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丰收年”: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000亿元人民币,出口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均超过年初制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并且,该行业今年的经济效益增长首次超过规模发展速度。 2005年,国内IT产业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国内市场放开,竞争激烈,国内品牌的洗牌速度加快。根据入世承诺,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信息技术产品(不包括电视、录像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关税,进而最终开放市场;根据对等原则,对应国家和地区也会对我国企业开放IT市场。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国内企业将要与国外巨头在全球市场上“真枪实弹”地竞争了。这既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国外新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国内市场竞争增添了更大的压力。一些中小品牌将会遭遇“寒流”,淘汰速度加快。 其次,出口额进一步增长,我国成为全球IT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今年2000亿美元的出口额已经使得中国真正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基地。而在2005年,根据信产部制定的调控目标,出口要远远超过今年的数额,这将使我国的全球IT制造基地的位置更加稳固。 第三,产业政策带来新机遇,国内自有标准和技术有望落地。2005年国内IT产业发展面临两大机遇:一是国家正在制定税收、信贷、增值税改革试点等政策,鼓励国内IT产业发展;二是备受产业各界关注的包括3G在内的具有自主标准、自主知识产权的热点,将成为明年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有望正式投入商用。这里的每个热点背后,都蕴藏着数以千亿计的市场规模。据估计,明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200亿元。 第四,国内企业国际化将有所突破。从今年开始,国内企业已拉开大规模国际化序幕:TCL并购了法国汤姆逊、阿尔卡特;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华为获得了近10亿美元的海外收入等。经过2004年并购的国内企业,2005年将面临更好的产业环境。据悉,信产部将运用WTO规则,出台“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大公司战略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政策,切实推进国内公司的国际化道路。此外,国内信息化推广应用和国际外包服务巨大的增长空间等,都为国内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