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评估的问题 关键字:CMM,CMM评估,CMM评估问题 一、CMM评估的人员资质问题 SEI对CMM主任评估师的资质要求比较严格,但是评估是由一个评估小组来进行的。 问题1:评估组员的资质很难满足。 通常,评估组员很难达到SEI所要求的软件工程的技术和管理背景。 问题2:评估人员多是管理人员,技术素质普遍较弱。 这个问题也包括主任评估师,由于多年脱离软件开发实践工作,主任评估师甚至在提问时有意回避技术问题,而是反复询问管理问题。因为评估人员的技术素质普遍较弱,因此对于CMM中涉及工程部分的关键实践解释能力很差。甚至在对企业员工面试时,当员工提到技术方面问题时,评估人员会将话题岔开,又转到管理问题上。 二、CMM评估的时间压力 一般评估的时间都在一周左右,要执行的工作相当多,时间压力很大。原来的评估方法中要求单个面试的方式,后来迫于时间压力,新版本中增加了“Group Interview”(团体面试)。 问题3:团体面试本来是为了节省时间,实际上往往掩盖了问题,不能发现真实情况。 联想测试部门的面试,就是团体面试的方式。 对于评估小组而言,由于时间紧张,他们往往不愿意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和专业判断力,而是满足于在检查清单上一项一项划勾,也就是俗称的“Checklist强迫症”。 问题4:“Checklist强迫症”也给了软件企业一个钻空子的机会。 软件企业可以努力使文档做得更加“方便评估小组的工作”。 三、CMM问卷 在CMM评估中,用到的是同一套问卷。 问题5:同一套成熟度问卷。 CMM评估允许企业在评估前对员工作出培训,而这个培训的作用往往被扭曲了。很多软件企业甚至“教唆”员工在成熟度问卷上如何回答的更专业一点。 四、文档 因为CMM评估要求文档应该有在线版本(这样才可以被配置管理软件所管理和控制),所以企业在将文档转换为在线版本时,就可以对文档作出修饰。因为知道评估小组的时间很紧张,软件企业可以把文档弄得故意非常复杂,评估小组有时候看到复杂得文档,会不愿意去深究,认为既然写了这么多,看在页数得份上,也应该满足要求。问题6:过分依赖文档。 五、项目的选择 选择什么项目给评估小组看,这里大有学问。软件企业可以把自己最“成熟”的项目、最优秀的员工组成一个“Goldern Project”来供评估小组检查。那么,这样的评估可信性就大打折扣。比如,国内某软件企业明明是自己一个20多人的“中央研究院”过了CMM某个级别,在媒体宣传时却故意混淆视听,有意无意造成整个企业通过某个级别的错觉。问题7:选择什么项目,选择什么部门,这其中太多猫腻。 http://www.cmmcn.com/new/cmmi-1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