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子同步发自:(yanglinux的博客 访问该博客) 软件焦油坑之人件
国内软件行业高人员流动率已司空见惯,可以说是公司的心头痛,其实员工也厌倦了跳来跳去。一方面,大家(公司和员工)都希望能稳定,绝大多数公司都会对老员工的各方面待遇给予倾斜,员工也明白“剩者为王”这个道理。为什么愿望如此美好,结果却如此残酷呢。(拣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说吧)
首先,是由于行业特性决定的。软件业作为一个智力型的辛苦行业,有人说了,印度不是高中毕业生在做软件么?那是外包,没有可比性。智力型、辛苦这两个基本特点决定了程序员需要得到尊重、薪水上能基本达到期望值。软件项目资源不足、需求不明确、多种不确定性,做着做着就掉入了焦油坑中了,就遇到进度严重延期、项目成本超支、验收不了等问题;公司方面,目前的大环境不好决定了这个行业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高的利润率。如此,矛盾产生了,相互责怪,久之就不欢而散。更糟糕的是,造成了整合行业的浮躁之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优秀的程序员走上管理岗位、重要管理岗位,也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我从来不反对优秀的程序员走上管理岗位,只是基本上软件公司的管理岗位都是由技术做的好的升级来的,这种现象太fun了。漂亮么?效果不是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说明了么。可以毫不客气的讲,有些就根本不适合。技术比较单纯,只要肯钻,基本就可以出成绩;而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情商、沟通能力、亲和力等,不可太造次,否则......
其它的原因不想提了,像什么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等,这些都是入职时就谈好的,既然大家都认可了,只要后期跟上就行了。重点谈谈怎么样处理吧。
1,引进项目管理理念,按照软件工程中好的做法做软件、做项目。规范做项目,不要总是作坊式的:从合同谈判开始,在项目启动、项目规划、项目执行、项目收尾过程中不要犯这样那样的典型错误,遵照软件开发的基本原则,重视质量,这样让大家都稍微轻松点,不需要每周工作60小时,不需要每刻忧心忡忡、提心掉胆,奢侈点甚至可以每天陪陪家里人。
2,人性化管理,“既不失原则,又不失人情味”这条基本原则融入到管理层的血液中了么,管理层一定要拿捏准确。要是公司和主管能够很好执行这一点,该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我认为,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难啊!
切忌简单化、粗放化的对待员工。给予程序员、技术人员最基本的尊重,我们做到了吗?起码我经常听到领导问谁谁谁“你这周(这个月)到底做了些什么?”“你们怎么还没......”之类的话。我总是深信一句话: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我们有把目标很明确的告诉下属并听他重复一遍我们的要求了么?有对他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么?有叮嘱他定期反馈么?
关于奖惩。做的好是要奖的,惩也要惩的明明白白。需要强调的是,慎用惩罚。当我初出道的头几年,总觉得做错了事就该罚、罚、罚,后来参加管理培训,讲师问“下属第一次犯错该怎么办?” 学员回答“沟通”。 讲师继续问“下属第二次犯错该怎么办?”学员回答“惩罚”,讲师纠正说“沟通,至少是先沟通”。当时不解,随着经历愈多,就能理解了。当你惩罚一个人时,一定要让对方心服口服,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可以。
3,员工要等待,甘于寂寞。相信职场中“剩者为王”的道理。今天的平淡和困难是为了明天的辉煌。我见过好多这样的例子,原来的走了,还在公司的人自然就有机会了。太多太多活生生的实例......
更能够吃苦,该浴血奋战还得往死里干的,不用讨价还价的。
4,员工要学会谈判。谈判是非常有用的,开发人员一般比较单纯,没有多少心机,是一群非常可爱的人。其实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不爽的事情时,完全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来争取,当然里面是有很大的技巧性的。“一切都可以谈”,“谈判是很有乐趣的”,我们都可以看看《优势谈判》这本书,强烈推荐,看着看着就笑了。怕就怕连谈都不想谈了,就会走极端了。只是,软件企业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跑来跑去,最终一无所成。或许我们谈一谈,就谈出一个光明的明天来了呢,太正常不过。记住,谈判是赚钱最快的方式。
5,必须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包括合理的薪酬体系。干的多,拿的多。谈及这个问题,实在太沉重,让人非常纠结,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此一笔带过。我们有固定定期的加薪么?(个别核心骨干不在此列) 我们的项目奖金平摊到加班时间里,是不是每小时5元?
写在最后:多年以前,当我的团队大部因各种原因弃我而去的时候,那种揪心之痛让我此后一直在反省;此类经历让我可以从两个侧面来观察、思索团队问题。所以后来一直尽量采用人性化和沟通的方式来对待项目组成员,尽力避免对抗。真不希望,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我的兄弟,一个个在突然的某天说他要走了;也不希望,自己因为实在不开心,而离开我朝夕相处的同事、兄弟。
我们至少是“人件”,而不是“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