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版面信息
本版版主
俱乐部导航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推荐信息
社区圈子
联系社区管理员
三、规避投资项目风险的策略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投资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不利后果也比较严重,而且又无其它策略可采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来规避风险。如果通过风险测度发现项目或项目目标的实施将会给项目带来重大的损失,项目管理者又不能通过其他有效的办法来控制风险,这时就应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以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如基本建设项目中新技术的采用和新产品的开发等。风险回避在消除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由风险带来的收益,而且失去了其他各种投资机会。因此,在采取回避策略之前,必须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2.风险控制。即在项目投资中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的程度。它是建立在对所有可能风险给予明确分析和测定后实施的对抗措施。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已知风险和可预测的风险而言。在实施风险控制策略时,最好将项目每一具体风险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单个风险减轻了,整体风险就会相应降低,项目失败的概率就会减少,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不可预测的风险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为了能够直接控制,可以把这些风险从将来移到现在。如为了减少生产期维护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来保证建设质量,以减少生产期维护方面的风险。此外,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主要控制威胁最大的几个风险,因为有时高风险是由于风险的耦合作用引起的,一个风险减轻了,其他一系列风险也随之减轻。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又称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是通过若干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将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其他人承担。实施这种策略转移风险的同时,也转移了部分可能由风险带来的利益。转移风险主要有三种方式:①出售。就是通过买卖契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如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筹集资金,在让度给股东和债权人一定收益权的同时,也由他们分担了一部分风险。②发包。就是通过从项目执行组织外部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而把风险转移出去。如在项目建设期,将工程以一定的价格完全承包给承包单位,这样可以降低风险。③保险与担保。保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只要该项目公司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在事故发生时就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担保则是指其他企业、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项目风险负间接责任的一种承诺。通过这种承诺,项目所有者就把由于承包商行为方面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转嫁给担保者。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对一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在不影响投资者根本或局部利益的前提下,将风险自愿承担下来。它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手段,是项目公司为承担风险损失而事先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努力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风险自留是最省事的风险规避方法,在许多情况下也是最经济的。当采用其它风险规避策略的费用超过成本时,可采用风险自留。 四、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例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规模宏大的长江航道工程、广州地铁项目、上海磁悬浮列车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制定了风险管理方案,并成功地运用了风险管理方案。 虽然风险管理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而且在大型项目管理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企业家和政府的风险意识依然淡薄,这是制约项目风险管理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家和政府主管部门不愿意在资金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增列风险管理费用,在对待项目客观存在的风险时,宁愿采用风险自留和风险不合理转移的方法。但是应该指出,这种风险自留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企业或项目为风险而设置的储备,一旦风险真正发生,企业或项目就不可能恢复财务稳定和连续经营。此外,风险的转移也是不公平的,不是以合理报酬为前提转移给利益的对立方,而是利用目前项目市场为业主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免费条款以及其他苛刻条件转移给对方。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外资涌入,经济成分发生很大变化,造成了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必然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较高的风险意识,与此同时,对许多大型项目而言,由于国有企业和政府的所有投资均由政府承担风险,企业或项目负责人无须承担风险发生而造成损失的责任,投资项目往往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决算超过预算。
因此,客观地讲,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现阶段风险管理的技术尚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风险识别困难、风险评价误差较大和风险处理手段落后等方面。但应看到,我国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投资主体的经济责任日趋明朗化和具体化,许多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许多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也吸纳了风险管理的思想。如今,在大型的工程项目建设、国际工程、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都已开展了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际效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这一现代管理技术一定会得到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