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新认识商业的价值 企业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家是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助推剂。但在当下中国,人们对于企业家的财富却开始持普遍质疑的态度。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回到根本——重新认识商业和企业家的价值。 哲学家安·兰德多年前这样阐述商人的价值:“商人将实验室里的科学发明实际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将其转化为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而且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通过建立起大众市场,他使产品适销于这个社会中各个层次的收入阶层。通过将人力组织到生产企业中,他为无数行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2.培养全球化经理人 中国企业正进入一轮跨国经营的浪潮之中。“如果说10年之前全球化经理人还是极少数人的职业的话,那么在整个商业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几乎每个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开始或多或少地做起全球化经理人的工作。”华盛顿大学商学院教授陈晓萍指出中国企业需要开始培养全球化经理人。 3.蓝海战略 尽管有着庞大的市场空间,但中国的许多企业却一直在各种狭小市场惨烈竞争。这可能是欧洲商学院教授金昌为(W. Chan Kim)提出的“蓝海战略”2005年一经推介就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他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一个新的战略观点被企业真正应用需要时间,这是为什么在2006年它仍值得关注。在这一年我们或许能看到中国企业应用蓝海战略的实例出现。 4.设计制胜 在2005年,“设计”的概念开始慢慢被中国企业了解,企业界认识到除了技术创新之外,设计能一下子改变产品的形象,三星和苹果是经常被提起的榜样。技术和设计是创新的两面:技术决定提供的顾客的功能,而设计决定如何把这些功能提供给顾客。设计不是从单纯意义上赋予产品形状和颜色,它是关于如何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从根本上重新规划战略和设计产品与服务。 5.注意防范风险 不管是对于中国企业还是对于企业家,2005年的关键教训之一都是要注意防范和规避风险。2005年,先有中航油(新加坡)、再有年底的国储铜事件,在国际期货市场遭遇巨额经济损失。这一年也先后有创维、科龙、健力宝、三九集团等企业的高管面临牢狱之灾。 对于企业来说,防范风险首先意味着根本思路的转变:企业的根本底线是“求生存”。中国的企业家也应当认识到,不当的公司行为可能让你陷入“牢狱之灾”。 6.应对全新的危机管理挑战 中国的传播生态正发生变化。地区小型报纸的一条短小消息可能在当天就登上门户网站的头条,从而引发爆炸性传播。要有效地应对危机,企业需要了解传播方式的变化:1)象征的世界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任何事物都在大众心理形成一种象征,变成一个画面或一个符号。2)喧闹的世界 信息爆炸,人们被各种信息淹没。媒体倾向于寻找问题。但你必须说话,必须设法引人注目。3)缺乏信任 整个社会总体上缺乏信任。你只能通过快速的“过度反应”来赢得信任。 7.BLOG营销 2005年是blog(博客)这一新事物在中国大众化的一年。这使得《哈佛商业评论》2005年所说的10大前沿观点之一“到博客世界去营销”在当下的中国凸现出它的价值。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要在blog世界营销,营销人员应该注意到:blog世界不仅仅是登广告的地方,而且是参与性媒体,营销人员可以到较大的blog网站去参与自己公司或产品的讨论;公司不应试图控制博客,而应该想办法与撰文评论公司的博客们公开分享信息,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赢取他们的支持。 8.温和激进领导 温和激进领导不是一个全新的观念,但它却可能是一个被错误地忽视了的观念,它值得再次被提出来强调一下。它描绘的正是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每个身处公司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困境:每个人都想表现得不一样,但又希望融入主流文化。我们渴望被当成圈内人接受,又希望改变这个我们常常被视为局外人排斥在外的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