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子同步发自圈子:项目管理小茶馆 (访问该圈子)
摘要:本文总结了进行软件项目里程碑评审的目的、关注点、注意事项以及设定里程碑的时机与频率,澄清了对里程碑评审的模糊认识,为软件项目的里程碑评审提供了一个简洁实用的指南。 关键词:里程碑、进展、变更、风险计划、管理决策 里程碑是一个项目进展过程中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上项目组全面、客观地对项目组外部与内部的人员展示项目组的当前状态,并由高层管理者决策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激励项目组成员高效地工作。 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项目经理、质量保证人员、配置管理人员、度量分析人员等从项目的不同侧面对项目组的进展进行了跟踪,借助里程碑评审可以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数据进行判断。里程碑评审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的信息。里程碑评审是高层管理者参与项目组活动的官方机制,客户有可能也要求参与里程碑评审,项目的核心成员与相关人员也要参与里程碑评审。通过里程碑评审使项目组外部和内部的成员了解项目组的客观状态,便于做出管理决策,也是对项目组成员的一种督促与激励。里程碑评审主要关注管理问题,并对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做出决策。 在里程碑评审时,主要关注点如下: (1)项目进展情况 关键路径是否按计划完成了? 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 提前或拖期的原因是什么? 在后续阶段如何采取改进措施? 对后续阶段的工期有什么影响? 计划完成的任务有哪些? 提前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提前完成的任务工作量有多少? 未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未完成的任务工作量有多少? (2)工作量投入情况 本阶段计划投入的工作量是多少? 本阶段实际投入的工作量是多少? 本阶段实际完成的计划工作量(挣值)是多少? 计划与实际工作量的偏差是多少? 后续任务的计划工作量是否需要调整? (3)质量状况 本阶段通过测试与同行评审发现的: 缺陷个数 缺陷密度 缺陷的分类个数 缺陷的关闭 缺陷的趋势分析 以及: 本阶段采取的质量措施的效果 后续阶段拟采取的质量措施 (4)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了几次? 需求变更带来的工期与工作量变化是多少? 需求变更的工作量/项目的估计总工作量。 (5)规范符合性 对哪些过程执行了审计? 对哪些工作产品执行了审计? 审计出了多少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都关闭了? 问题的统计分析及原因分析?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有哪些? (6)配置项的变化情况 该入库的工作产品是否都入库了? 建立了哪些基线? 基线中包含了哪些配置项? 基线变更过几次? 基线审计出的问题是否关闭了? (7)风险评估 识别了并已发生的风险有哪些? 识别了但未发生的风险有哪些? 为识别出来但是发生的风险有哪些? 新识别出来的风险有哪些? (8)后续阶段的计划 后续的开发过程是否需要调整? 后续的工作产品是否调整? 后续的开发计划是否合理? (9)综合上述的情况,高层管理者要决定是否可以结束本阶段,开始下一阶段了?高层管理者要对下一阶段的投入做出承诺,并激励项目组的成员高效工作。 对于里程碑的设定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里程碑的设定与里程碑完成的准则一般是在项目计划中描述的,在需求完成、原型完成、设计完成、单元测试完成、项目交付等关键的时间点上通常要设置里程碑; 对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模型,里程碑的设置可能是不同的; 里程碑与项目的阶段可以是一一对应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即多个阶段可能只设定了一个里程碑; 两次里程碑评审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当然根据项目的大小、工期的长短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项目中也可以设置间隔时间短的次里程碑; 即使项目周期比较短,比如工期为1个月,也要在项目的中间设置一个里程碑。 为了做好里程碑评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要项目经理、度量分析人员、配置管理员、质量保证人员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由质量保证人员检查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如果没有达到里程碑评审的准入准则,则评审会议需要延期举行; 当高层管理者无法如期参与里程碑评审时,需要委托代理人参与评审,高层管理者也要对评审结论负责; 如果里程碑评审仅有项目组内部的成员参加,则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掩盖了真实的问题,不利于发现项目组中存在的问题; 里程碑评审一般有项目经理或者项目经理的上级主持,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与相关人员参加评审,包括开发人员、QA人员、度量人员、配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等,也可能包括客户或者客户代表; 对于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有关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并要跟踪问题的关闭。 当一个里程碑未完成时,一般不允许启动后续阶段的任务,但这是一个管理平衡问题,如果工期比较紧张,也可能会启动后续的工作,这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管理者平衡进度与风险。 在有些企业中高层经理每周或者每两周都会参与项目组的活动,对项目组的状态了解的很清楚,项目组也经常在内部沟通进展情况,因此也可能不开正式的里程碑评审会,而是通过将有关报告进行传阅会签的方式进行里程碑评审。评审的形式是次要的,关键是评审的目的是否都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