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版面信息
本版版主
俱乐部导航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推荐信息
社区圈子
联系社区管理员
2 评审 2.1 概述 评审是针对比较重要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产品。项目评审的目的既是为了发现被评审项的缺陷,也是对重要工作产品的质量验证。评审的结果(通过或不通过)标志着项目是否进入下一个开发阶段。其特点是: 评审人事先进行准备,并在评审会议开始前确定其关注的内容和问题。 记录评审数据,并用于监督评审过程的效果。 整个过程是为参与者定义好角色的结构化过程。 2.2 适用范围 测试阶段工作产品需要进行评审,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方案与设计》、《测试用例》、《测试自动化脚本》或需要提交给用户的工作产品。 2.3 参与人员 作者: 不能作为主持人。 评审前准备工作产品和相关资料。 保持客观。 快速确定是否是问题。 根据评审结果,积极修改原先的工作产品。 主持人: 安排、组织评审会议。 评审前与评审人积极沟通,发放材料。 确保会议一直关注的是识别缺陷这个任务。 完成Review表单。 评审人: 评审前,认真准备。 评审中不要关注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以在评审结束后与作者交流。 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可以随时打断会议。 记录员: 在评审中,在Review表单中记录确认的问题。 跟踪人: 由评审会议最后指定,负责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 跟踪人不能是作者。 测试项目组:进行项目评审。 其他评审人员:开发人员、资料开发人员;必要时,请高层经理、客户代表参加。 2.4 入口准则 待评审的工作产品已完成。 2.5 输入 完成的工作产品 2.6 流程 2.6.1 评审准备 为了确保评审的成功和顺利,产品负责人应做好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评审的参加人员,指定主持人、记录员等,并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在选择评审人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评审人尽量选择受评审结果影响的组的负责人。 评审人必须具备相关的经验。 考虑参加评审人的连续性。 2. 确定评审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在评审前,主持人与参加评审的人员进行沟通(沟通方式可以是召开会议、发送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等)。 确定评审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3. 主持人和产品负责人(或作者)确定评审项的标准。 4. 主持人将评审有关的材料发给评审人,评审人应该在评审会前认真阅读这些材料,将发现的问题在评审材料中加批注后导入Pre-Review表单并提交给评审主持人。 注意:评审通知和材料发放,应尽量提前以便给评审人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 2.6.2 执行评审 1. 主持人应先检查是否所有的评审人都作了充足的准备,并和产品经理协商确定本次准备是否充足,当准备不充足时,暂时取消本次评审。 2. 主持人应掌握和控制评审时间,一次会议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对特殊事件可以做特殊处理。当评审有了明确的结论后,主持人做出总结,确保没有歧义后可以结束本次评审。如果本次评审没有通过,必须安排再次评审并决定再次评审的时间。 3. 在评审过程中,记录员记录发现的问题,加批注后导入到Pre-Review表单中。 4. 评审结束时,指定问题的跟踪人。跟踪人按照评审记录跟踪问题情况,确认问题已经得到澄清(确定是否是问题)。根据情况如果需要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可以召开专题的会议。 注意: 评审只针对评审项不对人。 评审过程中只是确定问题,不要涉及问题如何解决或如何解决更好的讨论。 如果确定的问题很少,或只需要做很少的修改,那么这次评审结果就是通过。 如果问题太严重,则要决定作者修改完毕后要进行再次评审。 5. 将Pre-Review表单和打批注的文档纳入配置库。 2.6.3 跟踪返工 作者必须根据评审的Pre-Review表单进行汇总在Summary表单中,操作步骤如下。 1. 在评审会议召开之前,组织者使用“TotalDefect”表中提供的“引入预审表单”按钮,汇总各Review人员反馈的预审表单(Pre-review Form)(包括预审意见及建议);如果Review人员同时反馈了带有批注信息的文档(.PPT/.DOC/.XLS),组织 者可使用“TotalDefect”表中提供的“合并批注信息”按钮,将属于同一评审对象的、分散在多篇文档中的注释信息合并到一篇文档中,合并后的文档必须与Review Summary Form存放到同一路径下面(程序默认),这样评审会议上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跳转功能,对照评审意见直接在同一篇文档中实施评审过程。 2. 在汇总预审意见之后,要求组织者完整填写“ReviewInfo”表中各项信息。 3. 在Review会议上对照“TotalDefect”表中问题的属性逐条进行确认,包括:对缺陷/疑问、缺陷严重程度、问题根源对象、 缺陷类型、缺陷触发因素、缺陷界定、结果影响、是否接受该问题等进行确认(不同领域的汇总表问题属性可能不一样, 按表中要求属性填写即可)。 4. 请确保Review summary最终关闭时“ReviewInfo”表中的Review结论选择了“通过”或者“重新Review”。当选择了“重新 Review”时请填写原因。 5. 当“Summary”表中“未处理”的数值不为0时,说明还有问题未处理完,请确保Review summary最终关闭时该数值应为0。 6. 当“Summary”表中“讨论”的数值不为0时,说明还有问题未讨论完,请确保Review summary最终关闭时该数值应为0。 7. 当“Summary”表中“未改正”的数值不为0时,说明还有问题未验证完,请确保Review summary最终关闭时该数值应为0。
若不需要再度评审,则在这个阶段,作者和跟踪人一起检查所做的更改,最终跟踪人记录修改结果和数据,确认认修改已通过。 2.7 出口准则 通过跟踪人的检查。 2.8 输出 Pre-Review表单,Summary表单和打批注的文档 2.9 资源与能力要求 评审的参与人员(包括作者)接受过关于项目评审的培训。 评审主持人接受过填写Review表单的培训。 2.10 度量 所有评审的参与者用于评审的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