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长假过后第一天上班,进PMI网站上随意看了一下,用我的用户签到后,画面上出现”You are a PMP in good standing”以及PMP Number号码,想不到这么快就出结果了,效率真高!9月23日参加考试,十几天后就可以在美国的网站上查到成绩了。 下面把我的备考经历和体会和大家说一下吧,不敢说是成功经验,只是希望对大家以后的备考有所帮助。 1. 备考时间 由于我04年就参加过PMP35小时的培训,而且做了几年CMMI软件质量管理工作,对整个体系架构比较熟悉,项目计划、项目监控、WBS、挣值分析等都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备考也相对轻松些。 我的备考时间比较分散,从报名到考试的几个月时间中,没有高强度地投入复习,但也没完全放下,就是按正常时间一本书看完再看下一本,晚上一样也看看电视什么的,总的来说,大约准备了3个月左右。 考前我还去四川旅游了10天左右,这10天完全没有看书。但回来后有5整天的时间完全用于复习,每天从9点看到晚10点,这几天的学习强度是最高的,搞得人筋疲力尽,最后一天晚上是考前的最后一晚,什么也没干,看了部魔戒后就睡觉,第2天考试精神好多了。 2.学习材料 我主要看了下面几本书: (1) 《如何准备PMP 考试》 (韩)金英勋 本书在网上的评价较高,我浏览了一遍,但没有重点看 (2) 《PMP认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精解》张增华 由于本书题量较大,我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方法,就是浏览答案,看到特别的就回头认真看看题目。这本书最有用的地方在于,它把PMP考试中所有与计算和数字相关的内容集中在几页纸上,看两遍后印象就很深了。 本书的模拟题是中式风格,以考概念、Pmbok书本内容为主,情景内容不多,我个人觉得与PMP真题风格有差异。 (3) 《ESI PMP 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集》 (美)Ward,J.L 把所有的题目做了一遍,我认为这本书与PMP考试的实际题目风格最为接近,可惜后面的解释太过简单,没说清楚解题思路。 (4) 《PMP'' Exam Prep》 Rita Mulcahy 这本书很有用,但是全英文的,在备考的后期,我主要就看这本书。我觉得里面的题目较难,有的题称得上“诡异”,但作者随后有详细的解题思路说明,每个知识领域做完30多道模拟题后,细细研究每道题的出题思路和我做错的原因,可以获益不少。 Rita的题强调一点,答题一定要认真地看清题目!PMP的题目有的很长,大段大段的情景描述,其中某一句话可能就是关键所在。在PMP考试时我觉得Rita这本书的题目偏了些,实际的考题并没有那么偏。 Rita的书可以说做到了“融会贯通”,把PMP的很多知识点揉在一起,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看一遍。 (5) Pmbok英文版 看了一遍,与中文版对照着看。做完题后也经常翻看,对比正确答案的出处。 (6) Pmbok中文版 看了两遍,有些地方翻译有误,还是看英文的准确,但看中文快呀,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3.考试过程 PMP考试的考卷和答题纸是分开来的,考卷上可以随意勾划,答题纸是用2B铅笔涂圆圈。考卷的纸质很好,字大,中英文对照。我先用铅笔在考卷上划答案,每做50题把涂一次答题纸,这样一方面可以休息一下,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考试时间把握不好的话,最后匆匆忙忙地涂答卷而忙中出错。 考试时还是应该看看英文原题,我觉得英文原题往往说得更清楚,有一两道题是看了英文原题才做出来的。 考试总时间是4个小时,从上午9点考到中午1点,对体力还是有些要求的。考试过程中可以随意上洗手间,不必担心。我做完200道题花了3个半小时,之后检查了一下姓名和考号就交卷了,没有进行复查,我觉得没有必要。 4.心得体会 在学习PMP的过程中,有时可以看到一些争论,主要有“PMP适不适合中国国情”以及“PMP有用吗?”等等。我的体会是,做项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等工作,一定要有先进的方法论作为基础,体系结构清楚了,自已的位置在哪里,弱点有哪此,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也就一目了然。 对于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我们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慢慢地琢磨和体会,就象我当初搞CMMI,有的地方就那么简单的几句话,一开始不甚了了,经过2年的实施过程,想尽无数办法,回过头再一看,我们那些经验教训,人家早就写好了印在纸上了。不知没看到,是当初看到了也没理解透呀。 当初老师告诉我,只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没有“西方经济学”和“东方经济学”之分,“西方”两个字是国人自已加上去的,我想这个道理可同样适用于PMP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