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重视双方PM的选择。 我们的项目,在一开始,IT的老大还是参加例会的,参加了2、3次我们的老大不参加了。乙方的PM简直是说不得的人,一说就跟猴子被踩了尾巴一样,拼命顶嘴……我们老大问,有问题么?有搞不定的事情我们给协调。乙方的PM说:没问题。然后等到deadline前2天,说,不行了,咱们要delay。 所以一开始,我的老大就告诉我说这个项目必死无疑,这个PM这样做事只会让项目玩完;可惜供应商不是我们选的,我们也不会出面协调说必须换PM。 说个我的失败吧,一开始挑乙方PM的时候,我的老大W就说,你让他们推荐,万一有什么问题就说你们推荐的,责任就是他们的。我没完全听进去,所以对乙方的 PM Y表现得有所偏好。当然乙方的老大推荐的时候开始不是推荐这个人,但是因为我对Y有所偏好,就问他为什么推荐另外一个,而不是Y,其实我的意思只是问清楚,当时还是觉得供应商这样是有道理的。但是乙方老大早就看出来我比较喜欢Y了,所以就顺水推舟推荐了Y。之后,项目还未开始,有一些前期准备,这个时候 Y就表现出来没有责任心了,其实事情很小,比如说下午3:00给我文档,但是下班了都没有给过来;比如,会议上说的东西,写漏了。我观察了几次,觉得Y有问题,就像乙方老大提出来换PM,但是乙方的老大信誓旦旦说Y是最合适的。之后就是一连串的事情,我们不再和乙方协调资源,再和业务部门说,他们没有太看出来Y的不好,容忍非常多,换人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这个失败说明什么呢 1、甲方的PM确实应该让乙方推荐PM,而且千万不要表现得有偏好,这会误导大家。更何况,知人知面不知心,Y一开始在我们这里因为态度温和,还是得到了很多好评的。 2、PM的责任心可以说太重要了,能力里面最重要的是沟通,但是态度是能力之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果乙方的PM没有责任心,这个人就没救了。甲方如果发现乙方PM没有责任心,要坚决换人。而且越早越好,如果做了一半去换人对项目影响就很大了。 甲方PM要学会观察对方,专门给一些小事给他做,观察他的责任心和能力。越早发现对方的特性,对自己越有利。 观察的技巧大家想必都有一大堆,不过分班门弄斧了。随便简单说说。 a) 给他几个文档写,一个时间很紧,一个时间很松。很紧的看他在紧迫的情况下,是选择应付,还是选择质量优先,态度上是愤怒和敷衍,还是尽力做到最好,如果他做不完是先敷衍你,到最后才说做不完,还是说坚持原则,并且能有技巧的和你商议。 时间松的那个,是看他是不是有学生情节,就是说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做完该做的事情,不会提前做好,如果PM有学生情结,那么他的风格可能会导致项目风险偏高,因为事情留到最后才来处理肯定没有回旋余地了。 另外文档的组织能力,也代表他的框架思维能力。 b)看他目标性强不强,就看讨论。目标性和思维性不清晰的人,多半说说就跑题了,忘了最初的目的海阔天空去了。 c) 看他沟通能力好不好,故意说些错的,看他是否纠正你,用什么方式纠正。不纠正你的人很危险,以后他会顺着你说,你自己还美着呢,都到悬崖边上了。纠正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他上来就指出,以后就注意一下他可能太耿直了,如果说得太委婉,客户又可能没听懂。 …… 这些要说就多了,但是觉得a 的DD比较有用一点,PM态度不可以有问题,责任心不可以有问题,其他的能好就好,不能好也可以慢慢学,或者你来教。 我们不能期望另外一个人完全如己所愿,但是要明白挑选人的原则,必须要有的素质和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