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很乱,看不懂的请直接鄙视我的文笔。 手头上的一个项目顺利到达一个里程碑了,昨天和一个兄弟加班到12点半,总算把工作都完成了。 回想两个月来的过程,心里不禁生出许多感慨来。想起孔圣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来,想想自己确实应该反省一下了。 1.在项目准备阶段,因为自己对项目在技术上很有把握,但是没有什么项目经理经验,因此一些东西没有准备,比如项目组成员的一些技术上的培训,公司和客户两方面也没有去主动的去沟通。一句话,不主动。 2.在项目启动阶段,没有明确的项目启动仪式,兄弟们几个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没有开始要干一个项目的精神状态,因此影响了后续阶段进行时,伙计们对项目的热情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没有和大家特别明确责权利,没有确定明确的项目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赏罚措施。导致后来有一两个伙计拖延工作时,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促进。在项目人员的配置上,也没有想得特别好。当然这点和公司有关。这是一个B/S项目,但是除了我以外,其他5个人只有一个做过B/S项目,其他的没有这方面的开发经验。在要人时,公司给搭配的人员就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也没有花太大的精力去交涉。 3.在需求分析阶段,在时间和人员上没有安排到位。在进行需求分析阶段,客户没有提出明确的项目完成时间,因此自己也没有在思想上进行重视,导致需求分析阶段的时间花了很长,但是效果很差,没有形成需求分析文档。这个是因为在项目前期没有定规章制度,干什么活没有形成要书面结果的习惯,很多时候讨论过了就讨论过了,这是一个很坏的做事习惯,现在回想起来主要原因是把自己的做事风格带到项目组中来了。以前自己做事的时候,都是和项目经理或是其他干系人直接讨论后,直接进行开发,然后拿出一个比较原始的模型进行在讨论,这样做的一个前提就是我自己有很强的责任心,想把事情做好,积极性特别强。而在该项目中,因为自己还是没有起到项目经理这个角色的作用,因此伙计们的积极性不是很强。在角色上,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其实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描述一下实际情况,各位看官给个评价:该项目我从技术到业务都非常熟悉,但是伙计几个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业务上都不熟悉。我是项目经理,项目在开始时,我和我们的部门副经理以及其他几个资深的高程(都不是项目组的成员)写出了一个方案。客户在本项目中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因此我花在对方案的性能测试上的时间很长,因为公司没有能够做性能测试的人,因此,我只好一边摸索一边测试,最后结果出来比较满意,但是时间上花得太多了。而且,在我进行性能测试时,也没有叫项目组的成员参与,也没有向公司申请额外的技术支持,至少应该叫苦什么的。而且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应该项目经理来做。在做性能测试的同时,也有安排伙计们熟悉业务,但是由于没有很严格的审查制度,伙计们也没有怎么了解,时间又浪费了。最后只能匆匆地进行需求分析,这又犯了兵家大忌。 4.在设计阶段:到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是很紧迫了。但是伙计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也不知道怎么向大家传达该信息。因此,最终的结果就是设计得比较草率,项目匆匆开始编码。好在项目不是很大,而且我又非常熟悉,因此,在我的加班加点下,项目如期完成编码工作。 5.项目组中,有一个伙计干活相当不积极。假设一个一天能够干完的活,我需要花一天和他说清楚他具体要干什么,怎么干(这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详细设计阶段的匆忙引起的,但是感觉这个伙计就是有点故意的,如果是其他伙计,则只要花半个小时就能交流完,而和他交流,他经常会顾左右而言其他)。然后他会给自己安排两天的时间做完(如果你说只要一天,他就会说做不完,其实可以上报部门经理,让上级来协调这些事情,但是,我没有用过这个方法,不知道在这个时间已经是非常紧的时候这么做好不好。我也可以发飚,但是结果肯定是更大的反抗)。然后我需要花两天的时间来修改他的程序,因为他写的程序基本不能用,不符合要求。在这里,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因为我不想在这个时候换人,而且公司也没有给我什么惩罚的权力,在项目开始时也没有定下来什么制度。可能在交给他活干的时候,就是要提出非常明确、明细的要求吧。要怎么编码,字符串要怎么拼写,SQL要怎么写,要怎么发布,最终要达到什么业务上的要求,这些都通通要说,要不然他的程序里面什么问题都会出现,从这边copy一段代码来,加上从那边copy一段代码来,然后很随意的拼凑,编译,然后提交给我。逼我安排另外一个人和他耗着,或者是我自己和他耗着,有时候觉得安排活给他做简直就是浪费了两个人。找他谈心没有用,可能是要使一些狠招或是阴招治一治他吧,但是我又不会。而且这是一个年龄比我大很多很多的人,很多面子拉不下来。但是有人又给脸不要脸,还以为我好欺负吧………郁闷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我还不会当项目经理,很多事情还不知道该怎么干。当然,写下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一下,吸取一些经验,作为自己的一个成长的果实吧。 写得比较乱,各位尽量谅解,提出宝贵的意见。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