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发表于 2004/5/15] 状态 开放帖 精华贴 浏览量 10509 |
Re: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回复于 2004/6/18]
|
总价包干的招标方式不错。
|
-------------------------------------------------------------------------------------------------------- bgh-pmp@163.com
|
|
17楼
bengang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四川
发帖 83篇
注册 2003/5/8
PM币 383
经验
|
|
Re: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回复于 2004/6/22]
|
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选择 1.以市场方法解决市场经济供需失衡带来的问题。 各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同,受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也呈现较大差异。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筑企业和开发企业多是通过市场渠道解决问题,一般是建筑施工企业和开发商积极沟通协商,主动解决涨价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民营开发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应变能力强,通过协商实事求是地分摊价格上涨带来的增加成本。与此相反,在一些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普遍还存在着依赖政府政策帮助摆脱困境的思想,出现等待观望的现象,带来的后果是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双输,陷入两难困境:对建筑企业来说,由于不能积极与甲方沟通追加工程款,导致停工待料延误工期或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对开发企业来说,不能理性地看待建材涨价这种突发事件,一味纠缠于按合同中清单报价结算工程款,导致工程延期、质量下降,特别是不能按期交房带来的交房纠纷,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商品房销售进度,业主也会因此拒交各种费用,造成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供需矛盾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企业自身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冷静分析形势及影响,把握先机,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 加强对招投标合同的正确引导和管理,改变最低价中标的做法。 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并非一概以最低价中标。国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非常重视综合评价标准,中标者往往不是最低标。我国目前建筑市场竞争尚停留在低水平上。另外,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技术层面看,还无法解决什么是成本价,怎样评价投标过低等关键问题,在实践中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因此,在实际运作中,把最低价中标修改为合理低价中标比较合适。同时要增强风险意识,参照国际惯例,明确规定建设合同必须增加有关风险条款的内容,保障甲乙双方对等的权利与义务,保障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单位的正常工程建设。对于投资额巨大、建设期长的重大工程,应在清单报价基础上明确一定时期后须随市场信息价进行调整的条款。 3.以科学的发展观建立政府投资工程的应对机制。 在建筑市场清单报价合同中,有80%左右都是政府投资工程,由于单价不可变更,缺乏风险条款,此轮建材涨价对政府工程影响最大,停建、缓建项目很多,反映出政府工程市场应变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严重缺位。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应及时根据市场行情调整投资数额,包括工程结算时,以合同为基础,按相应专业和地方造价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由工程承包和发包双方本着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协商解决价格上涨的负担问题。二是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缓解建筑企业资金困难。
|
-------------------------------------------------------------------------------------------------------- 认真做事,放松做人!
|
|
18楼
KPL

职务 无
军衔 中士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440篇
注册 2003/3/13
PM币 1417
经验
|
|
Re: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回复于 2004/6/22]
|
40层的商业用楼,也不算很高。其施工技术和方法业已比较成熟,故在国内招标即可。至于招标方式,如果项目所在地及其周围施工企业多且强,建议采用公开招标,毕竟这样可以降低造价。如果相反,则建议采用邀请招标,比较方便和实用。
|
|
|
19楼
sumlovhy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上海
发帖 9篇
注册 2004/6/22
PM币 137
经验
|
|
Re: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回复于 2004/6/25]
|
斑竹说得不错! 我的意见是总价合同。
|
-------------------------------------------------------------------------------------------------------- [B][size=5]朋友是一种财富![/size][/B]
|
|
20楼
laoen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11篇
注册 2004/1/6
PM币 127
经验
|
|
Re: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回复于 2004/6/27]
|
1.招标应首选公开招标。 2.单价合同对双方的风险都比较小,属比较公平的一种。 作为监理不能只考虑省事,你的工作就是要做麻烦的工作。 监理应考虑的是合理性。
|
|
|
21楼
lpx8699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1篇
注册 2004/6/27
PM币 101
经验
|
|
Re: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回复于 2004/7/7]
|
1.条件基本具备,建议采用单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总价合同各有优缺点,我看主要的区别不是合同本身,而是应用他的人对合同的理解能力和操作严肃水平,如果控制得当,单价合同一样可以较早的控制住总体造价,对业主的总体投资计划及时进行合理的修正。材料这一块可以考虑双方共同担任风险和共享利益的方式。 2.公开招标:可以接受所有人报名,进行资格审查,但是建议选择其中的5~9家承包商进行投标。这个范围足够了,也利于操作。 监理要态度端正,无论对任何一方都需公正对待,否则后患无穷。 一点拙见。
|
|
|
22楼
王弘琦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上海
发帖 12篇
注册 2003/8/24
PM币 118
经验
|
|
Re: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回复于 2004/7/11]
|
从风险的角度讲,单价合同风险在业主那里,总价合同风险在承包商那里,成本酬金合同风险共同承担。
|
-------------------------------------------------------------------------------------------------------- 自喻:此马非凡马 主页: http://xuxinyu.163.cn.com
|
|
23楼
llf2060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湖北
发帖 54篇
注册 2004/7/10
PM币 112
经验
|
|
Re: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回复于 2004/7/21]
|
其实我现在所处的工程正在面临选择单/总价合同的难题。 情况大致是这样:我们是总承包商,与业主的合同为固定不变价合同,在签订合同时设计只是在概念阶段,因此是参考同类设施情况下做的报价和完成签约。在项目实施后,领导迫切希望与施工单位就建安工程也同样签订固定不变总价合同,但当时设计尚未完成基础工程设计,工程量根本无法确定,而现场开工迫在眉睫,必须在此情况下确定施工单位(以有限邀请招标方式),最后只能在确定单价的基础上先暂定一个总价,待基础工程设计完成后再行确定总价。 目前的问题:基础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双方在商谈固定总价的过程中,发现陆续发往现场的施工图(详细工程设计)与基础工程设计变化很大,仍然难以最终确定工程量,因此有一派观点认为最好签单价合同对双方都公平;但另一方观点认为,单价合同牵扯过多的精力,每个月都要像谈判一样确定月度工程款,谈不下来的只能挂起来等双方领导决策,这样势必造成工程结算的困难,而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在交工时同步交竣工资料(业主签发竣工证书的条件之一),由于费用算不清,分包商届时肯定不会痛快交资料,到时总包商会很被动,因此在双方商定调量系数的情况下签总价合同更有利。目前双方的观点尚未统一,工程正在单、总价合同形式上摇摆。 这个案例不知大家是否有兴趣研究?
|
-------------------------------------------------------------------------------------------------------- 认真做事,放松做人!
|
|
24楼
KPL

职务 无
军衔 中士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440篇
注册 2003/3/13
PM币 1417
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