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发展中,项目和作业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两类活动。
企业的创立本身就是一个项目的开始,它通过一个新的建设项目使企业形成了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以满足市场与顾客的需要,从而获取盈利并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重复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由于企业设备老化、陈旧或环境及市场变化等原因,企业原有的设备可能无法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或者原有的产品或服务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因此可能无法生存或发展下去,这时就又需要通过设备的大修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或企业的改扩建项目来使企业恢复原有的生产能力或上升到一个新的作业平台。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总是如此不断地重复着项目与作业的交替过程。作业导致企业的量变,项目使得企业出现了质变,是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动力。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大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强劲。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市场经济日趋激烈与国际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已成为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业企业的竞争,还必须与来自国外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近年来,国际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世界《财富》杂志所列的500强,几乎都在我国有投资或经济活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均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大。
再就是,客户类型日趋复杂化、需求日趋个性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环境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开始起决定作用;随着市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顾客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市场”(Mass Market)早以烟消云散,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最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企业技术的更新速度逐步加快。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且其周期的长短难以预测。
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调整其经营管理策略和方法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方面为降低自由投资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外协等外借资源的生产方式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
另一方面则以产品作为管理和核算的对象以考核各产品生命周期的效益。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产品从创意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也就具备了项目的特性,可以当作一个项目来看待;而产品生产过程的组织也因为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及外协生产方式的采用,每批产品从洽谈订单到向客户提交产品的过程也可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 总之,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传统的作业业务日趋具备了项目的特色,作业日趋项目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