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onghfk.chinardm.com
欢迎光临
博客网
日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留言
日志搜索
日志统计
用户公告

从价值链的变化来谈如何发展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结构变化 

        沿价值链( value chain)的“去整合化”(disintegration)及生物医药技术基础研究的市场的出现是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三十年来所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生物制药产业的价值链一般来说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研究、发现——试验——生产销售。传统的大型全整合型制药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都涵盖这个价值链的全部三部分,而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生物制药产业的价值链中最重要部分的就是生产销售环节,因为只有在这个阶段生物医药企业才能获得真正的现金流。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生物科技产业的出现及兴起已经彻底改变了生物制药的产业格局,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变迁使得这个价值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的实现不再仅仅集中在产业链的最下游也即生产销售环节,而开始向产业链的上游扩散。“去整合化”现象的出现在当今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世界范围内生物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因应此种变化趋势,一个专门针对生物医药技术基础研究的市场已经出现并逐步成熟起来。在生物科技产业的出现以前,大学及其它研究机构所产生的科学发现一般只能选择在科技学术期刊上进行公开发表,这些发表后的成果往往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免费使用。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专利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发现者及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可以通过专利授权使用或者通过成立旨在商业化该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提前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此时已经不再有免费的午餐了。在价值链的最上游即基础研究阶段,任何对人类疾病的治疗有着直接或者潜在影响的新发现都具有商业价值,而这个专门针对这些发现的市场的出现为它们提供了交易的场所。一个新的疾病的靶标及一个有潜在治疗意义新的化合物的出现马上就可以实现其初步的价值,而不必象过去那样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待产品成功上市后才能实现回报了。 

    现今,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生物科技企业已经成为生物制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整个生物制药产业的影响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了,研究表明,目前接近60%的新药申请都是由生物科技企业来承担的,而对于传统的大型制药企业而言,生物科技企业也已成为它们的一个重要的新产品的来源基地。传统的大型的全整合型制药企业开始越来越依赖生物科技企业的新药研发了,据估计这些大型企业的全部销售收入中约有25-40%的部分来源于中、小型生物科技企业所研发的新药产品。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生物医药技术的复杂度升高、更严格的新药审批制度及对药品价格的调控措施的实施,成本控制也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将一部分新药研发及生产业务外包的经营模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因应此种趋势,一个专注于价值链中游即试验环节的产业群也已兴起并发展起来,合同研究机构(CROs)应运而生。 

    在目前的生物制药产业中,“整合”与“去整合”的趋势共同存在。一方面,发生在生物制药产业的兼并重组事件在近年来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大型的全整合的制药企业越来越大,但考虑到发生在这些并购发生的背后的基本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大型制药厂企业自身新药研发的产出率下降,这些企业所能够推出的新药产品难以支撑企业继续成长的需要也不能给股东带来所必要的回报,因而兼并可以较快地获得新的新药产品。而另外一方面,快速增长的生物科技企业也频繁地通过并购来获得其本身并不具备的下游资源和能力,力图使自己变成一个全整合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所发生的这些结构性变化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生物制药业的现状及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医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着年均17.5%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国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但从全球医药市场的分布来看,北美占整个世界市场的33%的份额,其次是西欧与日本,分别占世界市场的27%和蔼7%,而中国及东南亚则仅占5%的份额,这与我国13亿的人口来说是极不相称的。我国的医药行业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原料药、中间体、制剂和医疗器械等比较配套且较为完善的医药工业体系,数量规模上已跻身世界前列,在发展中国家占有明显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医药企业并不具备明显的竞争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创新能力。这点从新药研发投入的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医药企业平均每年只拿出销售收入的2%左右用于研发投入,远远低于国外一些药品生产企业15% 左右的研发投入水平,由于投入研发的经费少,企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造成了目前我国西药市场上有95% 左右的西药都是仿制药品;而中成药这方面目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研发创新,造成了我国药品市场供大于求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状。从在产业链上的地位来看,我国的绝大多数医药企业都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即生产和销售环节,并不具备上游的基础研究及试验的能力。 

        如何应对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的新趋势及有效应对国际药业巨头的竞争,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所奉行的政策仍然是“做大做强”的老思路,企图通过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式来催生一批超大型医药集团,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重组、提高我国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制药企业并不具备在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上游环节运作的能力,而我国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最需要的是沿价值链的垂直整合。目前国内频繁发生的医药企业的重组并购仅仅是发生在产业价值链最下游的横向整合。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很好解决了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所存在的一些困境,但我国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这样做的结果则是我国的制药企业“大而不强”,重组后企业的帐面数字好看多了,但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价值链的变化对我国生物制药工业的启示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中所存在的“整合”与“去整合化”并存的现象要求我们对如何发展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新的思考。仅仅通过横向兼并重组是不能成功地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技术创新能力的。从生物制药产业的价值链上来讲,产业链的最上游即基础研究部分涉及一个国家的基本科技实力及技术转化体系的效力。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虽然在这上面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应该有针对性地在制度、环境及市场建设上努力造就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同时我国进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也为催生我国的专门针对生物医药技术基础研究的市场提供了可能。在产业链的中游也即试验阶段,我国目前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专门为西方跨国医药企业提供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的专业性服务公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基本上是国外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分支机构,象Quintiles和PPD等,和一些海外归国人员所建立的公司象北京的Excel PharmaStudies和上海的Frontage Laboratories等。真正本土的企业很少见。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了。虽然生物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对于我国民族医药工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却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鼓励生物科技创业公司的成长,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思的技术及商业人才,营造一个适合科技创业的土壤。生物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与传统全整合型制药企业分庭抗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药研发的产出上,生物科技企业相比传统的全整合型制药企业更具优势。目前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生物科技企业已经成为传统全整合型制药企业新药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了。因此发展中小型的生物科技产业对于促进和提高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速发展我国的生物医药服务性产业,这一点将可以有效地抓住产业链中游的价值。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情况来看,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中将很大的一部分研发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进行。通过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制药服务性产业,将能很快地培养一批合适的新药研发的人才。   

       通过承接跨国制药企业的外包业务及发展委托加工业务来提高我国制药行业的管理水平及规范程度。对生物制药企业来说,实施战略性外包业务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控制风险、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包括诺华、施贵宝、礼来等开始将自己的部分研发工作如临床试验工作,外包给东欧诸国及印度。印度制药业接受外包的经验.同样值得中国借鉴。目前我国的药品委托加工还仅限于国内企业之间进行,国内企业所接的国外委托加工订单其实只是来料加丁,加工后的产品还必须返回委托单位,而不能在国内进行销售,这种来料加工并不是国际上通常所说的委托加工。GMP改造虽然已经使中国制药企业的软硬件设施和生产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中国药企的研发能力依然很弱,国际上很多先进的制剂技术在我国还是空白。承接国外专利药的委托加工订单,不仅能够使中国的制药企业及时接触并应用到国际最新的药品制剂技术,迅速提升我国自己的技术水平,而且为仿制药品在专利到期后的上市赢得机会。   

        进一步完善我国生物制药市场的建设及监管机制。通过“去整合化”的模式可以在我国加速培养一批能成功涵盖生物制药产业价值链不同阶段的成功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具有向产业链全程扩张的动力和趋势,而到那时通过鼓励兼并重组而形成我国的真正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全整合型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只有充分认识到生物制药产业的变化趋势,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我国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至于简单重复别人所走过的老路。 
honghfk 发表于 2007/1/8 13:44:00 |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Re:从价值链的变化来谈如何发展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

企业需要在去整合化后的价值链长尾里找到自己的基石,特别对于中小企业。同时新趋势中的整合将是一种核心价值的加强和聚集。

sss(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1/23 14:27:00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我的博客 OBLOG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