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复制收藏
后台管理 发布日志
日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留言
最新回复
台积电和张忠谋的绝对挑战2

台积电和张忠谋的绝对挑战――心智能力的第二层:中级(枢纽)能力(灵感、想像力、逻辑力、心理强度)
所谓中级(枢纽)能力,其实是意味,这些能力像一个转换器,把基本能力源源不断地转换成为一种外在的能量。
第一项心灵能力:灵感
尽管理性的分析是企业家做出准确判断,应对挑战的一条终极大道。但是,企业家在很多时候是应用商业灵感来对付这样一些事件的,那么商业灵感来自于哪里呢?企业家怎么样才会形成商业灵感呢?
更多的企业家是因为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使他不停地思考经营上的问题、未来挑战的问题、产品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消费者的问题。那么,在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里面,带着这样的一些思维挑战,他不断地从事他的经营活动,而企业家的经营活动面之广、范围之大是企业内部其他的管理者所不能比拟的。从政界到商界,从文化到体育等,这样一个大幅度的商业活动里面,他接触到了非常多的信息。
换言之,到他最后决策的时候,不是他看到了什么报告,不是他看到了什么信息,不是他看到了什么模型,而是他大脑残留有多少信息,多少与他即将要做的决策相关的信息。这样一些残留信息的多少和他自己的经验判断,就决定了企业家在面临这个挑战的时候,他能不能做出一个卓越的决策来,他能不能超越堆在他面前的这样一些信息和资料,做出一个更为睿智的,更为长远的决定,而灵感也往往是这样产生的。
这方面也许我们可以用华立集团老总汪力成来举例。他素来就有大量地接触客户的习惯。那么他在某一次阅读内参的时候发现有一句话:“重庆人民在建设三峡的过程中经受了很多的牺牲,中央不会再让他们做出更多的牺牲”。凭着这样一句话,汪力成立即意识到:重庆未来立即会成为一个热点。所以他就提前介入到重庆的开发中去了。同样地,也是通过阅读、和客户交谈,汪力成发现了一条信息,就是未来城乡电网必将会改造。所以凭着这个消息,他就早于城乡电网改造的消息出炉前三年,就已经介入到城乡电网改造这样一个事业里去了。
毋庸置疑,这种商业灵感为汪力成带来了大量的商机和财富。
所以我们还要承认,有一些企业家是凭着一些商业灵感在运作,而这些商业灵感的背后事实上是一些挑战在起作用。只有这样一些挑战,压到企业家身上的担子越重,企业家在日常的经营活动当中、日常的交往过程当中、日常的接待客户、谈判过程当中,他的大脑就会分为两个层面:第一,直接做着与这次交往、谈判相关的事情;另外,他会潜在、无意识地搜集种种与他面对挑战的相关信息。挑战越大,他的接触越大,才能够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残留信息库。这样一个残留信息库的形成几乎是不自觉的一种行为。
每当真实的信息闪现到他的面前,或是一个高难度的决策放到他的桌前时,这样一些残留的信息才会被激活,才会令他做出一个超绝的决策。那么也许这就是商业灵感的由来。换言之,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商业灵感,而只是存在巨大压力下的责任感。
因责任感而产生的无意中的资料搜集和存储,这些行为必将在某一天形成一个关联性,如资料与资料、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帮助企业家在一个决策面前完成一次判断,这就是商业灵感产生的过程。
第二项心灵能力:想像能力
许多人一直在思考,想像能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他们闭起眼睛试图想像时,他们并未真正见到“头脑中的图像或形象”。
有些人说当他们闭起眼睛想像什么东西时,就能看到十分清晰的形象。另一些人感到他们并没有真正见到什么东西,他们仅仅是想着或想像着他们正在注视着这一形象,或感觉到一种强有力的印象。
事实上在创造性想像中涉及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接受性的,另一种是主动性的。在接受性模式中,我们仅仅就是放松,让形象或印象来到我们的脑海中,而不去选择其中的细节,来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在主动性模式中,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和创造我们希望看到的或想像的一切。这两种过程都是创造性想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总裁而言,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主动性想像,由于企业问题的困扰和经常性的思考,以及在大量的信息背景下、在特定的环境里,有意识地选择和创造出他所希望和想像的一切。
比如宋城建筑的黄巧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巧灵早先在他没有完成那个著名的宋城建筑之前,也不过仅仅是一个心怀梦想的普通人而已。直到某一天,黄巧灵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了《清明上河图》,当时他就被《清明上河图》的美给震惊了,立即他眼前浮现出来了把《清明上河图》建设成未来的一个商业城的梦想。此后很久的某一天,当黄巧灵碰巧看见一个乱石场,乱石场的远处是个乱坟岗,就在这样一个荒芜的土地上面,他眼前立即浮现出来了未来建设完成之后的宋城图像。因此,由他个人完成了宋城的设计,有趣的是,虽然还有许多家专业的设计单位也同时做了设计,最后还是黄巧灵的设计脱颖而出了。
我们的问题是,黄巧灵为什么可以通过一个《清明上河图》看到未来的宋城?然后,为什么又可以从一个乱坟岗上看出未来修建之后的宋城?这是他长期来关注和思考,所突然爆发出来的想像能力,这就是一种主动性的想像能力。
也就是说总裁在面对不同层面挑战的同时,他会形成一些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及如何在这样一些挑战之间寻求一条均衡之路的想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些朴素的逻辑是藏在总裁的脑海当中,因压力而被激活,因他面对的信息、资料的汇集而被激活——这就是企业面对挑战时而产生的想像能力。
同样的例子也许可以来印证拉里钒锷@锓艾里森被硅谷戏称为“说谎者”。为什么会出现“撒谎者拉里”?因为他总是夸大自己的经营业绩,夸大自己员工的数量,夸大他们的产品,在他对外宣布他们有ERP产品的时候,事实上2年以后他们才有了真正的ERP产品。当他宣布公司有2 000多人的时候,事实上公司只有100多人。当他宣布公司的营业额有数十亿美元的时候,事实上他们只有几亿美元。但是奇怪的是,两到三年以后,拉里艾里森所讲的一切都被印证了。然后拉里钒锷景恋厮档溃骸拔抑皇翘崆傲降饺臧盐铱吹降囊恍┙哺忝牵忝侨衔以谌龌眩詈罂梢钥纯次矣忻挥腥龌选!蹦敲矗颐堑奈侍馐抢锓艾里森为什么可以超越时空?为什么可以超越目前的局面、困境,看到未来的图像?也许这可以解释为总裁看破了行业的规律,在研究了许多行业的特性以后,对行业产生的一些把握与游刃有余的控制能力。
第三项心灵能力:逻辑能力
我们日常所说的逻辑推理,一般是指形式化逻辑。这种逻辑是需要我们在后天的学习中才能逐步掌握的,但是,没有人能够时刻使用它来决定自己行动的每一步,那非累死不可;实际上,人还有一种先天的逻辑能力,正是这种先天的逻辑能力决定着我们的每一步行动和思维。与形式化逻辑相比,它的缺点是不严密。另外,人的逻辑能力也并非是统一的,它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表现。人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中,人的各种先天能力在有些方面可以提高,而在另一些方面却被压抑、弱化。
逻辑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近代西方社会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深厚的逻辑能力。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在人的各种能力中,逻辑能力是表现一个人的智慧、见识、思维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的逻辑能力不强,那他就不可能很好地驾驭各种事情和各种情况下的复杂关系,也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于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统观古今中外,凡对人类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往往都具备非常优秀的逻辑能力。
据说,邱吉尔在听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马上想到“那我们确定无疑地赢了”,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推理的。所谓聪明的人往往就是指那些能迅速、准确地进行这种推z理的人,他们对任何信息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
所谓逻辑能力就是一种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到日常管理和生活中,看当事人是否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在复杂情况下处理众多信息的应变能力。
逻辑主要考察人的批判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发展批判思维,能最好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创新常常从批判权威开始。批判就是重新审视、评判,指出其缺点、弊端;批判是进行超越、进行创新的开端,因为只有看到缺点,才能有所超越有所创新。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最需要批判思维能力。因特网上的信息常常是良莠不齐,真假并存的。在这浩瀚复杂的信息海洋里,谁都试图说服你,把他的观念见解灌输到你的头脑中,而这些见解常常是多元化的,就连同一领域的专家之间也莫衷一是。你必须有所批判,有所选择,确定你要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形成自己的一套观念和见解。这就必须训练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辩论是训练批判思维的好形式,可以有效克服求同性、呆滞性的思维弱点。有人对有创造发明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在行为方式上常爱抒发个人独到见解或喜欢与人争辩。在美国,辩论健将与体育健将一样,可以被推荐上名牌大学。
强化逻辑能力的好处在于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感。其感觉主要来自对推理缺陷的质疑。比如我们在学校读书,很少去仔细评判学习内容,因为总觉得它肯定正确,在看报纸、电视也一样,你仅仅是被动地吸收信息,很少去研究它。而在做逻辑题是采取的是完全另一种态度。当你仔细考虑日常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信息,你会以“怀疑一切”的态度审视这些,这就是做逻辑题带来的直接好处和乐趣。
在目前的管理中,逻辑能力可以说是最好地体现了管理者素质,很多过来人都有这种感觉,经过大量的管理过程中决策、选择、处理问题等逻辑性锤炼,使自己的感觉变得更加敏感,思维更加敏捷,考虑问题更加周到,做事也更有思路了。
第四项心灵能力:心理强度
中国球员姚明到美国去打球,表现得还是不错,但每当到快结束时,却很难投进致命的一球。为什么?因为这时投球的压力太大了,整个人的状态都被压力扭曲,除非你能对抗这股压力。这种对抗压力的心理能力就是所谓的心理强度。心理强度反映出来就是:能否顶住压力,举重若轻;能否排斥内心的恐惧与失败情绪,自我强化胜利情绪;能否自我批判与否定、能否面对真相,积极进取。
比如在当年朝鲜板门店谈判时,中共代表伍修全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曾创下累计七十多个沉默的记录,吓得美国人毛骨悚然。最后当伍君去世的消息传至该国,该国中情局放假三天庆祝。这是何等的心理强度,何等的坚忍。
就像当年诸葛亮故意冷落刘备,要后者屡次拜访自己的时候,自己内心中曾翻腾着强度远远超过刘备的思想巨浪。就像有人评论《罪与罚》的主人公内心的斗争激烈程度一点也不输于俄法战争的残酷一样。
“那么企业家的心理强度和他的经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张忠谋带些挑衅地问道。
谢崇文依然平静地笑着说,“事实上越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进行管理,越是需要心理强度,而一个企业家的价值往往就在这里!”
“战略深度是总裁心智能力的终极追求。对于某些问题,企业家之所以能产生超越一般人的认识和看法,不光是由于企业家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也许更天马行空,不受条件约束),更是由于支持这种思考的心理强度。
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统帅位置势必要求他具有:战略头脑、广阔视野和远见卓识。从空间上看,他必须顾及各个方面,要有整体观念;从时间上看,他要考虑到整个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并能敏锐地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时心理强度使他排除了急躁、直线、短视、讨好、从众的种种更容易的选择。
他的系统思维建立在他自己的系统学识之上,在心理强度的支持下,他需要完成的是一种从系统的具体构造到系统的综合、从局部到全局、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有力量的发散式的思维,思考者对思考对象的任何相关方面都要照顾到,并敢于舍弃;它还是一种强劲的创造性思维,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突破,以丰富的想像力为基础,不受束缚,不受逻辑推理先入之见的影响,能够打破常规、出奇致胜。”
心理强度的典范
在今天的全球高科技行业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趋势科技”的董事长张明正。他有传奇般的成功故事。在12年内,他以5 000美元在洛杉矶创业,几经沉浮,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软件公司,其市值达100亿美元,被权威杂志评为全球前100名最热门上市公司之一。而他本人曾连续两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也许从他出身贫寒、自小贪玩调皮中我们还能找出例子,证明其中蕴涵他日后创业成功的因子,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成功个案不算多吧——初中与高中阶段,他都是在“后进班”念书,因为成绩太差,没少挨老师的罚。第一年考大学失利,补习之后第二年才考上台湾辅仁大学应用数学系。张明正从不讳言这段经历,他说这正造就了他不患得患失、勇于应付困境的性格,一向以“输得起”的态度看待生活。用他夫人陈怡蓁的话说,“他觉得人生里他本来就是一个输家,所以他不怕失败,也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
在不长的创业历程中他曾有两次败得一塌糊涂的经历,但都奇迹般地挺过,又另辟蹊径重新崛起,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关键有一条是他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而“输得起”的心态,反而让他获得了不少机会。1992年争取到与英特尔公司的合作就是个好例子。当时的趋势科技在美国还没有什么名气,张明正获悉英特尔的网络部门主管将在纽约参加一个研讨会,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寻求合作,在被秘书挡了几次门之后,他仍坚持不懈地前去求见,最后一次他在门外等了5个小时之后,终于见到了那位主管。见面后,他仍以“输得起”而无所顾忌的心态勇于推销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最终使英特尔答应使用趋势的防毒软件,并下了大量的订单,还允许其借用英特尔的品牌行销。与这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合作,这在英特尔的历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张明正说很多事不是不可能,而是看你敢不敢放下面子去尝试,他当时的想法就是“大不了他们不理我嘛!反正我也没有什么损失。”
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随着趋势科技的逐步完善壮大,张明正更是把“输得起”、“敢于失败”作为企业文化在员工中推广,他说“经营风险重重,当今尤甚。但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让员工失去失败的勇气。”尤其在高科技领域里,失败的例子俯拾皆是,事实上,网络经济的进化完全是拜失败所赐。趋势科技在培养人才的做法中有所谓“深海游泳训练”,把人才丢到深海里,置之死地而后生。不过,在这样做的时候,岸上会有救生圈随时准备抛出,那就是公司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容许犯错、不怕失败的哲学。

华彩咨询 发表于 2006/9/27 14:01: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