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jmailbox]的博客:
http://chenji.mypm.net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知识管理视角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包括软件过程管理中资源、决策、组织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体系结构,这个体系应该是一个包含多重视图的框架,包括敏捷软件过程资源(知识与人)的视图、决策过程(回应变化与创造变化)的视图和组织特征(人与过程的关系)的视图。
知识和人力资源是新经济中最核心的资源,敏捷软件过程管理关注知识和人。知识管理与认知科学理论是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章首先从知识管理角度来探讨敏捷软件过程管理。
1 组织过程资产
知识管理是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本质。过程是一种知识产品,属于企业的结构性知识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过程管理是对知识资产的管理活动,从本质上说,过程管理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即对组织过程知识资产的管理。
SEI CMMI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把过程作为组织建立和维护的一套可使用的知识资产。通过计划和实施改进活动,使用过程资产并且将过程管理的经验与组织过程资产结合在一起,以过程模型为核心来保持组织过程结构的变更和稳定性的平衡。过程管理不只是对现有过程资本的维护,而且包括对工作环境的改善,使之更容易积累和交流,更容易创造。
2 过程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软件项目中知识管理的内容既包括外显(Explicit)知识也包括内隐(Tacit)知识。外显知识是易于描述的、便于编码的知识,内隐知识是不能明确表示而只能意会的知识。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软件过程包括外显的软件过程和内隐的软件过程。
2.1 外显软件过程的管理以外显知识管理为基础
软件过程管理首先是基于外显知识管理的,外显过程的管理理论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外显软件过程管理基于外显知识,通过软件过程的显性化,建立、实施和运作可重复的、可定义的、可定量管理的、可优化改进的软件过程管理模型。
外显软件过程以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用活动和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构造过程,过程模型很容易用过程描述语言、建模语言和网络图等形式化工具表示,便于通过删除冗余和不增值的活动、将串行的活动并行化、相关活动的合并、活动逻辑关系的调整等实现流程的优化。
内隐过程显性化是外显软件过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识别过程并进行度量,把内隐的管理变为外显的过程管理模型。内隐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造成繁重的软件过程。
2.2 内隐知识是知识的本质,内隐过程管理是软件过程知识管理的难点
内隐知识形态的软件过程是内隐的软件过程。把知识管理狭义地理解为外显知识的管理,或者是内隐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是很不全面的。特别是,现实中的项目中往往越是较次要的问题越是有大量的外显知识,而对于重要的关键问题(如客户的需求、技术的运用等)大多是内隐知识。一般认为外显知识越多,内隐知识越少,就越便于知识的管理。但是外显知识有其知识环境的要求,依赖于组织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库和内部知识环境。由于项目知识构成复杂,外显知识必须有大量的内隐知识支撑才能在项目中被实际理解,因此,“外显知识易于传递”这一假设在项目环境下是不一定成立的。而且,即使外显知识便于管理,对于软件项目来说,项目是临时的、独特的,很难专为项目事先准备完备的文档化、形式表达的外显过程。
内隐知识管理一直是知识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知识本质上是内隐的,可以显性化表示的部分只是全部知识的极少一部分,如同冰山一角。知识本身是环境依赖、条件敏感的,它不是抽象的,而是由个体来体现的,内隐知识才是体现知识的本质,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按自我塑成认知理论,认知是创造性的过程,知识是不能传递不能搬运而只能处理的,只有通过对现有知识的运用才能获取新的知识。
内隐知识的载体是人,内隐知识的获取和共享是内隐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这主要依赖于以人为中心的沟通交互,特别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内隐的软件过程依赖于特殊的知识环境和历史条件及此环境条件下人的协作行为,其获取和共享都十分具体。
好的过程在幕后起作用,这样团队成员就可以专注于结果。敏捷软件过程管理在内隐软件过程管理上投入更多努力,更多地关注于内隐知识的管理和项目内外部环境对内隐知识管理的作用。敏捷软件开发为以人为载体的直接的内隐过程管理和显性过程的隐性化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工具和原则,使软件过程轻载化。
2.3 软件过程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建立知识创新的组织化结构
不论是外显的软件过程还是内隐的软件过程,都是为客户创造有价值的软件产品。不论是内隐知识的管理还是外显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组织的创新能力,从而使组织获得在动荡的商业环境中的竞争能力。知识管理服从边际收益递增规律。收益递减是对经济活动的传统解释,因此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分配有限稀缺资源。收益递增规律说明,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的投入越多,获得的边际效益越多,这种正反馈效应改变了市场的面貌和组织的竞争行为。
内隐知识的载体是人,知识创新的源泉是人,因此,敏捷软件过程管理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知识存在于人类行为的主观联系之中,知识管理的精髓是以人为本。知识管理强调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管理应该是一种人性化的、自然的管理方式。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重视组织环境和个人的作用,运用团队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高效地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知识的创新需要各种交叉学科的领域知识、专业知识的碰撞,组织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地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是知识创新的基本条件。
过程知识的创新包括过程的学习、重构和变化。敏捷软件过程通过快速的反馈和动态配置、剪裁、重组过程来应对项目中的不可预知因素,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项目的方向,并且,通过过程激发团队的创新能力,主动的创造变化和响应变化,使创新成为项目推进的动力源泉。

敏捷软件过程包括了外显软件过程管理、内隐软件过程管理和创新软件过程管理三个成分。外显软件过程管理是过程管理的表层系统,是过程管理活动的基础;内隐软件过程管理是过程管理的深层系统,是软件过程管理的本质;创新软件过程管理是过程管理的根本,是组织过程管理的目的所在。
内隐软件过程的显性化只是软件过程管理的很有限的一部分,显性化使过程重载化。敏捷软件过程管理同时更重视显性过程的隐性化,使过程轻载化。创新软件过程包括了过程的学习过程、建构过程和变革过程。所有这些过程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知识管理模型中,突出了内隐过程管理和创新过程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敏捷软件过程管理,坚持以下的观点:
(1)敏捷软件项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结构必须是协作型的,知识管理依赖于开放、协作、共享、安全的组织环境。
(2)项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内隐知识获取与共享依赖于项目成员的个体行为,外显知识以内隐知识为基础。
(3)知识传递的决定因素是介质的丰富性,从传递知识和解释问题的清晰度上来说,最好的介质是面对面的交互。
(4)项目环境下的知识结构是多层次的,以不同组织层次的主体为载体,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知识融合、重构基础上的知识创新。

 

chjmailbox 发表于 2007/2/16 16:06: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