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论坛 博客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圈子
志同道合,朋友再聚首
项目管理者联盟PMP培训
会员· 圈友
登录ID
密   码
 
圈子信息
圈名:国内项目管理探索
加入方式: 允许任何人加入

国内项目管理探索

本圈子是方便大家就国内的项目管理自主之路的探索,建立一套我们的标准。

圈主:onroading    管理员:暂无管理员   
成员数:30
主题数:1701
排名8
通讯录
圈友列表
加入本圈
管理本圈
 
话题区 投票区 资料区 精华区
标题:初创公司项目管理那些事
楼主

铁托
PMB:19794
省份:安徽省
行业:综合应用
注册:2006/4/30
  
  
前言

  看了《走出软件作坊》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同样是初创公司我们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制度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努力将事情做好,虽然这些制度表面看起来,都是公司问题,本质上都是人的问题,怎么用三五个人十来杆枪,在有限的资源下做无限可能的事,只有公司人员成长了,公司才会成长。所以本文,主要的讲述我在根据这本书的感悟,当中我所提到的方式或结论,只是个人观点,可能有失客观,毕竟我也是新人。

  我的原则不是说问题就没法做,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提问题,只是想我们项目组更加专业优秀

  新技术与项目关系

  我认为的问题

  在公司中,我喜欢新技术是众所周知的,而我也经常想在项目中实践我的新技术,但是新技术不等于好项目,首先新技术铺开需要几点条件。

  1.项目是否都有这样的需求,没有新技术就不行。

  2.新技术是否对项目有明显推动。

  3.推广时机对不对,有些东西虽然很有帮助,但是当时却不是团队所有人都意识到的。

  而我在项目中,渐渐发现我的做法违背这些原则,往往本来想做一些好东西共享给项目,但往往却事与愿违,结果往往造成新技术达不到明显的作用,还搞坏团队关系。

  我有时就在想,我们应该站在项目角度上来看待这个新技术问题,其实我也常常听到新技术不能占项目的百分之几的云云,以前我也是简单看待这个问题,以为只是怕技术上无法实现,所以对新技术各种管制,其实新技术推广还要需要很多方面的影响。那么团队怎么管理新技术?

  我想的理想解决办法

  在书中也有对这方面的描述。我总结下来,解决方式主要就是开会讨论。但是开会也不是随便找几个人商量,也不是几个人摆下龙门阵,得有主题思想。找人需要主要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1.相关人员需要对这项技术都有足够了解。

  2.主要为有经验的老手。

  3.得有个拍板的人

  会议得有结论,会议主题主要评估一下内容

  1.新技术比老技术的优缺点。(结论就是新技术是否存在价值)。

  2.新技术对项目资源影响(结论就是是否对人,财,物,时间,先定性是好或者坏的影响,然后尽量量化分析)。

  3.决策(结论就是做或不做,往往需要一个拍板的人)

  如果最后决定要实施,也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利大于弊时候(其实有时候是主要拍板人的意志),也不能全部铺开,得先搞试点,验证开会所说的到达效果是不是属实。(我觉得这和邓爷爷搞改革开放一样,先开放几个地方,看看效果,大家都看到这个模式好,以后推进的阻力也就小了)

  文档与项目关系

  我们项目就是那么三四个人十来杆枪,前期也就是忙不过来,我们先说说文档的事情,我觉得我们项目上,一直对文档比较欠缺,大家用外国先进的开发理论来说项目怎么应该少写文档,一方面我赞同文档不一定马上写,但是出来混,迟早都是要换的,这些文档不是不重要,只是他现在的优先级比较低,后来看了下国家标准文档(GB8567-88)核心的多,快,好,省这些基本管理范围覆盖完了。现在的客户,你做事好不好,能力先不说,表面上浮的东西都不行,那映像差多了,以后我们欠下的文档在我们验收的时候的,肯定是要还的,这就是国情。外国东西是好,但是不符合国情。是不行的,你没环境用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来革命偏要硬上弓,最后结果就是反围剿失败,大伙一起战略转移吧。

  文档是管理的基石(不是说没文档就不能管理了,只是说更专业更有说服力)

  1.从汇报工作角度看

  不论先进的敏捷式开发,还是老传统的管理思维,都有个基本管理过程组,启动->计划->实施->检查->结束,这一系列管理过程组,他依托的载体就是这些文档,为什么,你想想,给BOSS讲工作,本来管理就是摸不着的,任你说的天花乱坠,BOSS也最多信你2,3分,BOSS们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怎么将无形的管理结果转化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文档上的数据(造假数据问题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问题,那是人品问题了)。你想想开会的时候,你就拍的脑袋说我们达到什么标准,又做了什么事。没具体数据,谁信啊。结局就像书里说的久而久之老总便不信任你了,渐渐的项目资源就要不到了。

  2.从项目日常管理角度看

  首先我们说说项目全生命周期吧,一个标准项目周期为(这里是理论上的),定义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每个阶段也有相应的管理过程组和各个管理知识域,比如所有的管理基础中的范围管理吧,他输入是,可研报告,项目合同,项目章程,项目环境因数输出是项目范围说明书,WBS(工作分解表),而我们项目往往都有个这样的问题:

  客户说某某功能必须有,项目经理就和技术大牛商量这个怎么怎么做,经过一阵欢快的讨论后,项目经理说ok,就这样做,于是代码人员开始coding,做完很久以后,测试人员验收测试时大叫一声,“呀~~这是什么时候加的功能啊?”编码说“老早的事了,你问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一来说“是啊,早加了,不过我怎么觉得这里做的有点问题,”

  编码人员:“当初你就是这样定的,你忘了?”

  项目经理:“呀?为什么当时会这样定啊?”

  代码人员:“xx 你xx。。。。。。。。。。。“

  于是又是一阵讨论,最后这个功能就这样糊里糊涂给验收过去了。

  这种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呢?这就是范围管理没有落实,我们项目上经常说需求变化太大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这文档就算了吧,口头传达下这个指令,要知道人脑的记忆力是不敢恭维的(我就经常忘记自己写的代码)。关于变化问题,连教科书都说:“计划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瀑布流式开发永远都是幻想。

  遇到这样问题,按理做法是评估->更新WBS->实施->发布新版本的WBS,->测试人员编写测试用例。不管怎么着最后都要落实到文档上去,白字黑字,如果客户能签字最好,如果不行也要发封邮件知会一声。

  3.从项目客户验收角度来看

  在《走出作坊》书中看到这样情景,有时候项目关系人太多,需求你一个我一个,而这些关系人的需求甚至有时候都是相违背的,但是项目经理也全部照单全收,也没有文档,最后验收的时候,往往达不到所有关系人需求,而这时候提这些需求的关系人,往往可能时间久了忘了,或是根本就是挖个坑给你,这时候没有文档白纸黑字写在那,你纵有舌战群雄的本事,但是客户的口水也能把你淹死。但往往为了客户关系,项目经理不会去争辩,最后也只有哑巴吃黄连。

  如果要实施文档,我们项目组怎么做?我的建议是

  首先要做什么?

  因为我们已经有很多债需要还,想一时半会解决这些问题都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我们应该为文档排个优先级。而项目需要哪些文档呢?

  根据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项目文档包含如下部分(这都只是参考,不一定全部按照执行)

  1.操作手册

  2.测试分析报告

  3.测试计划

  4.概要设计说明书

  5.开发进度月报

  6.可行性研究报告

  7.模块开发卷宗

  8.软件需求说明书

  9.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10.数据要求说明书

  11.文件给制实施规定实例

  12.详细设计文档

  13.项目开发计划

  14.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15.用户手册

  这些标准文档包含了项目生命周期所有的文档,晃眼一看,真是浩浩荡荡,但是我们项目就这么两三个人十多杆枪,这干脆都别开发了全部做文档了吧!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文档分类(这在《走出作坊》书中也有说明),既然我们无法做全全部文档,那我们就抓住关键的20%,也就是管理域当中的四个核心多,快,好,省(分别对应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而这四个核心,以范围管理最为基础,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做

  怎么做?

  第一步:将项目已有功能整理成范围管理文档,形成需求说明书和工作分解图(WBS),以后如果有新的需求,就发布新的版本

  第二步:根据需求说明书和WBS,完成测试用例与测试计划。

  第三步:根据前两步的步骤,预估我们的进度,用前导图,甘特图等分析方法,做出项目的进度管理计划。

  第四步:根据前三步方法的结果,做出成本管理计划,做到控制项目。

  谁来做?

  需求文档:售前人员,项目经理

  测试文档:测试部

  进度文档:项目经理

  成本管理:项目经理

  谁来监督?

  计划做了,实施也做了,那么就该谁来检查了,在我们公司,我觉得这就是由我方boss,甲方老大,(理论上还有监理方)组成的项目的管理层,主要工作就是审核项目经理工作报告(各种文档)。

  本文出自 “不怕错就怕不闯”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http://jacksongblack.blog.51cto.com/6378693/1334544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4/3/15 21:08:46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