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 ![]() |
会员中心 | ![]() |
资料库 | ![]() |
论坛 | ![]() |
博客 |
![]() |
|
![]() |
|
|
标题:企业管理体系审核增殖表现及其实现途径探索
楼主
|
|
![]() mmsq PMB:417 省份:山西省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注册:2010/3/13 |
企业通过贯彻实施GB/T19001 GB/T24001 GB/T28001管理体系标准,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并寻求通过认证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随着国家《认证认可条例》的颁布实施,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获证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由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认证审核机构所组成的管理体系认证行业,在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链的同时,近几年来,也逐步走向规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象所有行业一样,管理体系认证行业,要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发展壮大,再依靠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种与国际接轨热、市场通行证热、获证即先进热的推动,显然不可能延续。管理体系认证行象我国当年的纺织行业一样,同样也面临着一个产业升级换代的客观要求。随着获证企业越来越多,获证组织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体系外部审核增值,既是获证组织的客观期望和日益增强的要求;也是认证行业和获证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无须讳言,增值的理念无论在获证组织,还是在认证机构,虽然越来越多的形成了共试,但何为“增值”如何才能实现增值,仍然是一个急需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在企业多年从事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和审核员的实践经历,重点从企业的视角研究探索审核增值问题,以期与获证企业及认证机构共同商榷,提高对管理体系审核增值的认识,探索和丰富增值审核的途径和手段。 一、对审核增值概念的理解和探讨 审核过程本身就具有增值的特性。审核是一个“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过程。GB/T 19000-2000标准中指出:“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这里对过程提出了一个“增值”的概念。认证审核过程的增值,实际上是指必须保证认证审核的工作质量,要求认证机构基于审核增值的理念识别所需的过程,并对这样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审核组进行了审核,但审核、监督达不到“增值”的目的,就是认证机构关于审核过程的策划和控制在符合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改进的要求。这是“增值”实现的前提基础条件。 2004年10月ISO9001审核实践组指南指出:关于ISO9001:2000的要求,“增值”方法可能成为一种衡量质量文化和质量管理体系成熟水平的工具。因此,可以说企业获证后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不断走向成熟是审核增值的主要体现。这既是获证组织对获得增值的感受来源,也是认证机构评价审核组提供增值服务绩效的考核对象。 审核增值的动力源泉来自于认证审核担保特性所具有的强制性。这关系到认证机构作为市场主体,在提供审核服务过程中与受审核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关系的相互定位问题。审核组不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审核本身的风险,而应关注担保所带来的风险。这就决定了增值审核既具有强制性的检查和督促特性,又是平等交流提供专业支持的服务特性。强制体系在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可能产生风险的不符合的提出和整改要求;服务则侧重于基于企业的认识和理解进行的说明和引导工作。由此可见,要实现审核增值,必须同时兼顾组织管理体系具体过程的表现和管理层观念及认识的提升改进。 二、从认证企业角度分析审核增殖的表现 1、 企业认证前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状况 任何一个组织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个相对完善和有效的管理体系,否则它就不可能持续的生存。但相比较于贯标的管理体系而言,这样的体系控制下的企业,离不开能人和“点子”的支撑。家长式的经验管理使企业在面对外部变化时,即使最高管理者自身能够觉察和主动适应变化,但整个管理团队由于缺乏一个系统的管理机制的控制和引导,使组织在变化面前往往处于被动的应付而非主动预控和调整的状态,从而使组织无法避免外部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的威胁。同时,这样的管理体系由于缺乏系统的文件化的制度,其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缺乏积累和固化的承载体,使组织在经历如最高管理者变更等自身的变化时,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的风险。正如查尔斯 • 达尔文所言:“能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适应变化能力最强的物种”。我想,正是三个管理体系标准所具有的预控和自我改进的特性,才是其越来越被各种各样的组织所青睐。 2、 企业认证后通过外部审核管理体系产生变化和改进的历程分析。 正如ISO9001审核实践组指南 所指出的,不增值的方法总是问:“我们必须写哪些程序才能够得到ISO9000认证呢?”,在我国绝大多数的获证组织即使持有“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ISO9001:2000来帮助我们提升我们的工作呢?”的初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获得认证证书目标的影响,最终也会沦落到形成存在“两张皮”体系的状况。究其根源,在于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和急功近利短期观念的影响。 贯彻和实施三个管理体系标准,意味着管理文化由经验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意味着管理深度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意味着管理出发点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意味着管理行为由随机性向系统性转变;意味着管理评价由实施论向绩效论转变。要求组织管理层人员在管理理念、管理思路、行为方式上的全面提升和改进。而这些转变,单靠一两次培训,不通过长期的结合实际管理活动的锤炼反复,根本不可能实现对标准的真正的理解和贯彻。“两张皮”的体系,不仅不能提升工作,反而会产生邯郸学步的后果。这应该是大多数企业的共同经历和感受。即使如此,审核也在顽强的创造着增值: 首先是意识的转变和工作责任得到强化。三体系标准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控制规定,促使组织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大大强化了法规的识别、培训,增强了组织对法规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守法意识。或证以后每次针对性的审核突出了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使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意识的转变和强化。围绕贯标主题事项每年自下而上的审核检查,无形之中促进了组织各岗位职责的落实。 其次是文件控制和记录控制得到规范。由于这两个环节几乎与组织的所有岗位相关,通过审核,促使其由程序最早的转化为习惯或惯例。 再次是随着贯标时间的增长,组织内部通过审核过程中的交流和总结说明,对标准的理解逐步深入,特别是很多组织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通过与审核组或认证机构建立联系,都获得了国家审核员资格。在这些人员的推动下,对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运行机制和标准的研究和理解不断走向全面和深入,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能够消除贯标两张批、建立一体化体系重要因素。同时也因为这些力量的成长,使审核组与企业在审核和沟通过程中有了中介和桥梁,提高了审核沟通的效率和有效性。 企业贯标是追求成熟的管理文化和成熟的管理体系。但由于管理是一种你可以和他争论的方法。 3、 一体化体系后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状况 4、相对成熟体系对审核增值的需求和期望 三、审核增殖的实现途径 1、审核员不应仅仅是标准方面的专家,而应是管理专家,企业体系运行的知情者(理解企业管理层的关切和误区,熟悉企业体系文件,文审判断符合性,审核判断有效性,符合性和有效性相互验证。)审核增值需从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两方面着手(标准—体系文件—制度管理程度和自觉性) 2、应把管代的工作作为体系审核的关注重点(懂标准、懂过程、对体系运行状况了然于胸)。(观念和行为的变化) 3、既要关注具体过程的有效性(职能作用的发挥)又要考察体系监控改进的系统性(无事故是对审核增值的最终体现,企业要对项目进行考核,认证中心也应建立这样的过程) 4、提高审核工作效率,以增值为关注焦点 (1)审核记录的设置应有利于审核员实施实质的审核 (2)审核员全面熟悉企业管理和技术流程是保证审核增值的前提 (3)对标准的把握应结合企业实际具体化:目标管理、检查监控、数据分析、管理评审 (4)用企业的语言与企业交流,用企业的行为阐述标准的逻辑, (5)改进收集客观证据的方法:外部的投诉、企业一年来的红头文件、通知及会议记录。善于利用数据分析的原理来评价企业。应该以相对的观点看待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不合格应是可以被理解接受和整改的。 (6)走出底价格、底质量、底效益的怪圈,实施品牌战略是认证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0/5/15 13:11:33 |
![]() YZQ1011 PMB:0 省份:四川省 行业:生产制造 注册:2011/2/9 |
标题:Re:企业管理体系审核增殖表现及其实现途径探索
11 楼
|
回复 | 引用 回复时间:2011/2/9 19:10:00 |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