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 ![]() |
会员中心 | ![]() |
资料库 | ![]() |
论坛 | ![]() |
博客 |
![]() |
|
![]() |
|
|
标题:NPDP产品经理如何使用好头脑风暴
楼主
|
|
![]() 飞眉 PMB:19763 省份:广东省 行业:IT软件 注册:2010/12/29 |
转载一篇我部门同事的关于“头脑风暴”的文章,他是一句0-3岁阶段的产品经理,希望大伙儿多交流共进步: 《第一财经》有个栏目叫“头脑风暴”,主持人袁岳将各个行业有发言权的人聚在一起,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在观点的碰撞中,时常会产生思维的灵感,让人很有启发。在工作中也常常用到头脑风暴法,比如最近在做一个产品过程中,也使用了此方法,但是效果不明显,什么原因呢,结合自己的工作来分析一下。 首先看看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头脑风暴。在做产品的过程中,由于技术、资讯的不断发展,自己不可能样样精通,为了避免方向性的错误,我们需要集思广议,效果最好的就是头脑风暴了,它把相关成员都组织在一起,让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念。这种方法常常产生出很多好的设想,特别当讨论到专业范围时,效果尤为显着。 但是有时候开完了会,却感觉没有得到想要的内容,还占用了其他人的时间,怎么办呢?要使有限时间能产生出有用的产品设想,头脑风暴会议的召开一定要研究会议的程序和内容,要进行有计划的组织设计和准备。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再开会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有时候急急忙忙的准备开会,但是开会时,几个问题一讲就好像没东西了,大家在那干坐着,然后各人干各人的事情,有的看手机,有的用自己的笔记本……所以会议不能杂乱无章的开始,一定要事先准备好要讨论的问题。不然开的一点效果都没有,还会被人责怪耽误时间。另外,问题不要太宽,致使多种想法差距太大,难以获取一个成功的设想。问题也不要太窄,以致限制了人们的回答。 第二,要选择好成员 书上说小组理想的人数为6~12人,但是根据之前开会的经验来说,一般很难同时安排到这么多人,只要成员大体能代表各个方面就ok了。比如说ued、开发、测试、运营、产品,如果有1人了解多岗的,那就再好不过了。此外,工作具有上下级关系人不要编在同一组,以免妨碍自由抒发意见,专家也不宜参加,因为他们对问题太熟悉了,往往有框框,如遇专家发表否定性意见更不利于创造性意见的发表,使新产品的设想受到局限。 第三,掌握好会议进程 你的会议中,是不是也会常跑题?东岔西岔的,一下子时间就过去了……所以进行讨论时,要掌握好节奏。时间太短与会者难以畅所欲言,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影响会议效果。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会议开始10分钟~15分钟后逐渐产生。美国创造学家帕内斯指出,会议时间最好安排在30~45分钟之间。徜若需要更长时间,就应把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讨论。 第四,做好会议记录 头脑风暴思维很活跃,灵感的火花直冒,但是时间稍微一长就容易忘。所以要及时记录大家的各种设想,甚至是荒谬的“最激进”想法,加以编号并大字书写张贴或显示。应把显示过程看作是激发联想的过程。当新的想法变得越来越少的时候,主持者可以将事先记录归纳的最激进想法列表显示,并标以“最激进想法”的标题,以活跃会议气氛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些最激进想法经过这一反复研讨过程,常常会酝酿出许多合理而有用的设想。 第五,遵守会议守则 a、不要批评,反面意见留待以后再说; b、鼓励自由讨论,思想拘束越小越好,因为压制一个想法比想出一个想法容易; c、要求有大量的设想,设想数量越多,有用的新产品设想越有可能产生; d、寻求相互结合和促进。与会者除了提出自己的设想以外,还应该鼓励他注意和利用别人的想法产生另外的设想。对参加头脑风暴会议的人,在会议期间千万不能进行批评、评价和分析。所有的想法,不管它如何不合逻辑,荒诞可笑,都应视作重要的贡献。 第六,做好结束工作 会议结束之后,要把会议产生的设想尽快整理出一份设想表,分送给各与会者和有关部门并存档。这样做能更好的鼓励小组成员为实现这些想法提出新的建议,并为以后的会议积累丰富的资料。 以上是头脑风暴会议的流程,我们把它分为了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关键的内容,把每个各个阶段都把握到了,有效的头脑风暴便会成为产品经理工作中的利器。 |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6/12/26 20:43:00 |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