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论坛 博客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圈子
志同道合,朋友再聚首
项目管理者联盟PMP培训
会员· 圈友
登录ID
密   码
 
圈子信息
圈名:软件项目经理水吧
加入方式: 需要审核加入

软件项目经理水吧

基于联盟的一个软件项目经理的窝,有空没事儿的,来打打口水仗~, 热忱各位软经理。。。;)

圈主:camer    管理员西蒙泥       
成员数:234
主题数:154
排名24
通讯录
圈友列表
加入本圈
管理本圈
 
话题区 投票区 资料区 精华区
标题:新手软件项目经理之最后期限的迷局
楼主

wcabt
PMB:21982
省份:天津市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注册:2006/12/14
  
  
最后期限也就是项目必须完成的期限,如果拖延势必会影响软件的实施。但今天我们要谈到的,却是最后期限带给软件项目经理的迷惑。

  最后期限是每个项目经理都绕不过去的坎儿。

  1. 小故事

  张莉是新鲜出炉的项目经理。在二月底春节后,张莉开始了C项目,C项目是一个大项目的组成部分。三月初,领导确定大项目的交付期限是4月中旬。张莉愁坏了,项目的流程、人员、技术等等都是全新的,她完全没有把握保证项目的交付。导师张三给她出主意,不妨先接受领导4月中旬交付的目标,但是将目标进行分解,每半个月检查一下能否达成目标。张莉每半个月向领导汇报实际的进度和遇到的障碍。4月中旬,C项目也没能如期完成,整个大项目没有如期完成。领导提出了新的最后期限,5月中旬,转眼5月中旬就要到来,但是C项目又被卡住了,最后期限无法达成。

  2. 常规想法

  最后期限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的问题。如果你是项目经理,现在项目组没有能力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工作,你是:

  1. 优先确保项目,牺牲人

  2. 优先确保人,牺牲项目

  3. 项目与人两者兼顾

  对大多数项目经理而言,项目是他服务的主要对象,当然是优先确保最后期限的达成了,加班就成了一种常见的手段。当然,这也是很多老板们的最爱,尤其是在不用付加班工资的时候。于是项目紧迫,加班不断成了IT业的常态。

  3. 继续思考

  的确存在最后期限,把加班作为一种有效的备选,偶尔用用是合适的。但是把项目与人对立的想法其实是可笑的。所谓项目和最后期限,无非是客户、老板或者市场人员的期望而已,依然是人的问题。

  不合理的最后期限往往体现成一种问责文化,最终会导致局部优化。项目中的成员只对自己的范围负责,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安全了,整个项目没有完成也是别人的问题了。在最后阶段出现问题的时候相互推诿,害怕承担责任。最终会损害项目完成的质量,并且导致团队士气低迷。

  不合理的最后期限还导致沟通的减少。人们倾向于使用文档来明确范围和责任,从而导致更多的文档工作。而利用文档作为主要沟通工具将导致大量的误会,从而造就大量的浪费。所以结果是项目越来越慢。怎么办呢?简单,领导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会提出新的最后期限给项目团队加压,从而导致更多的加班。上述的C项目中,领导试图制定最后期限加速产品的开发,最后并未能达成目标。

  4. 参考案例

  4.1 参考案例1

  这是我创业时真正意义的第一个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第一次项目实施等诸多新情况导致上线时,整个进销存系统仅有出库单可以工作,而且内部的账务数据还是错误的。怎么办?最后期限已经来临,只有硬着头皮上线。我们整个团队驻扎在客户现场,有时甚至通过手工修改数据的方式来保证客户业务单据(仅一张出库单)可以使用。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团队还必须加班处理整个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且准备客户将要使用的新功能。客户的中层和基层人员抱怨连天,好在领导还在坚持(领导后来说,当时也是麻起胆子)。整整一个月时间,加班加点,经常通宵,项目终于能够正常运转(从外部看不出什么问题,内部的数据还有很多问题)。

  这个客户后来成为了公司最坚定的客户,在维护和升级过程中合作良好。当然最后期限不能达成失败例子更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4.2 参考案例2

  C项目采用Scrum方法学进行开发,早早的确定了第一次发布的最后期限和需发布的主要功能。随着时间一天天的临近,项目组的开发进度不如预期。产品负责人和团队商量,原有主要功能不变,但是功能的实现方式尽量简化,以减少工作量。即便如此,第一次发布前项目团队依然加了两次班,并且减少了平时的交流,专注于功能实现和Bug修复。终于产品还是顺利发布了。发布后,项目组改回了正常的工作方式,并且花了一些时间清理因为要尽快发布而导致的技术负债。

  4.3 参考案例3

  R项目是一个持续了很多年的项目,本质上是在一个大的系统上修修补补,优点是客户按照工作时间来付钱。其工作方式是客户提出Bug或改进需求,项目组进行预估并提交估算文档,客户批准文档后确定最后期限,项目组必须按期发布。项目组倾向于估算得较长,这样可以多收钱,当然也要通过客户审核才行。偶尔出现需求不清,估算太短的情况就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吞了。

  项目组有无数的规范,并倾向于制定更多。项目组中问责文化流行,相互责任推脱更成为家常便饭,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都疲惫不堪。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4/4/11 7:23:15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