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 ![]() |
会员中心 | ![]() |
资料库 | ![]() |
论坛 | ![]() |
博客 |
![]() |
|
![]() |
|
|
标题:正确认识软考-对软件证书价值的理解
楼主
|
|
![]() zhujinlai PMB:5314 省份:北京市 行业:综合应用 注册:2012/4/6 |
我来说软考最近看了 swachian 的“对软考证书价值的理解” 想发点牢骚,不知对不! 软考的证书拿到大学里,自然层次就低的。大学里的老师怎么说都博士毕业吧,就是本科毕业的,肯定也是百里挑一的人物。所以他们职称有正高,体现差异。 但大学里教师,以及其他高层次的单位所占的比例很低的,更多的是基层单位,比如中小学校,各种各样的事业单位等等,他们的人员学历大多在专科,本科,层次相对较低。你要说软考证书对他们来说太容易了,你就太高看了他们了。 你如果知道现在学校和事业单位评职称的方法,就不会认为软考证书没用了。 就以学校为例吧,学校评中高级职称的方法是:“平时的底分”(80%)+说课(10%)+一次笔试成绩(10%)。看到每一项的占分了吗?这里的“平时的底分”无疑是起绝对作用的。那什么是底分呢?下一楼 我贴出来给大家看看,他们的中高级就是这样评出来了,你要讲公平公正性就是一大笑话。这种评职称的方法国家领导人难道没有看出弊端吗?当然看出来了,只是牵扯到各方利益,所以还继续采用这种方法。 其实大家仔细看人力资源部的文件,会看到一句话,就讲到传统评职称由于人为因素太大,没法做到公平公正……才推出这项考试,(包括其他行业的资格考试). 再谈谈软考是否简单。我看到很多论坛里很多牛A与牛C中间的人发布了帖子,说软考没用拉,软考太简单啦,我书都没看就去考拉,我只看多少多少天就去考拉,结果通过拉,还有部分牛人还写了什么软考经验,他们太牛了,可能是真的牛,但诸位,谁知道他们真的是这样的吗?他们有证明吗?是的,有些有成绩查询的截图画面,(各位同仁可别百分百相信这样的截图,大家来这里的都是懂点电脑技术的……)。 不可否认,他们中可能有人就是这方面的牛人,本来在大学里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平时搞这个工作的等等。软考对他们来说确实是简单一点的。前几天看到本论坛一个帖子 “青海软考成绩出来了,网工复习3周,侥幸过了。。”我点进去一看,成绩还不是一般的好,网工考生,上午66下午63,全省前50名肯定没问题。好牛,一问原来是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要不问,真以为软考那么简单,自己如果没过不是很自卑,可事实的通过率又是多少呢? 给大家看看软考各级别的通过率, 2011下半年南京软件考试合格率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39% 系统架构设计师14% 网络规划设计师5% 软件评测师7% 软件设计师32% 网络工程师5% 网络管理员22%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29% 电子商务设计师16%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5% 信息系统监理师7% 信息处理技术员63% 其中很多还是2~3次通过的。论1次通过的肯定更低吧!! 再谈谈软考评职称有没有用,软考是人力资源部认可的,明确软考以考代评。事业单位现在职称评审也是归人力资源部的,你说有用吗?有用也没用,人家还有高级低聘的规定的,也就是说你评上了人家可能不聘用。其他方法评上的也是这样,让你工资加不了。但这种情况少数的,都被谁碰到了,鲁迅笔下的“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至于私有企业,怎么可能认你这些,老板认了,不就得给钱了,人家巴不得你干活不要钱。给不给加主要看你对他的公司有没有不可替代性。 写了这么多,只是告诉各位同仁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狂妄自大,正确对待软考,也正确对待自己,不要误导别人,也不要给别人忽悠了。 |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3/1/9 11:03:58 |
![]() gorm PMB:28 省份:广东省 行业:政府与NPO 注册:2013/6/20 |
标题:Re:正确认识软考-对软件证书价值的理解
1 楼
|
回复 | 引用 回复时间:2013/6/20 10:47:01 |
![]() yeahs PMB:16 省份:广东省 行业:IT软件 注册:2015/3/2 |
标题:Re:正确认识软考-对软件证书价值的理解
2 楼
|
回复 | 引用 回复时间:2015/3/2 15:12:27 |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