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Banner|栏目
New BLog|日志
New Reply|回复
New message|留言
User Login|登陆
BLog Search|搜索
BLog Info|信息
My Links|收藏

 

怎样让员工积极共享知识?
kmpro 发表于 2009/8/6 0:52:00
人的天性是自私。
网络的天性是共享。
所以网络是人类为了避免自私而创造的奇迹。
知识是一种财富。
人类的自私首先是基于对财富的独占。
所以,知识管理系统是为了避免知识财富独占而建造的工具和行为体系。
 
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是为了让大家共享知识,共同成长,然而      跟实施知识管理的客户交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同样一个问题——员工不愿意主动共享知识怎么办?凭什么就能让员工积极的共享知识,把自己头脑中的经验、电脑里的文献无偿的贡献出来?难道一套系统就能够做到这一点?就算短期内大家热情高涨,怎么保证一个长效的知识共享,时间一长也就茶凉人歇菜了吧?
 
这个疑虑存在于每个管理者、系统实施者的心中,究竟有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我不敢保证,谁要说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灵丹妙药,我倒是不信。解决问题的招数是有几个,但也不是药到病除,根本上来讲树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和企业运行规则,不是一朝一夕,一两个动作能完成的。因此首先要树立不必指望有短期解决问题的答案,其次可以看看下面这几个方法,不能100%的完成积累知识的目的,最起码也能帮你解决60%的困难。但本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中心思想,我们先看如下两个论调: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利益驱动型的
 
人,尤其是职场上的人,都是利益型的动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也并无可耻之处。靠近什么,远离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其实都是利益均衡之后的抉择,只不过有的时候人能看清自己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长远利益。所以我们必须考虑,知识管理系统怎么给使用者带来利益,带来哪些利益,这些利益是否足够驱动他们去使用并共享自己的知识?解决了利益、好处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根本。
 
法治优于人治
 
人,尤其是职场上的人,都是自我型的动物。完全依靠自觉自愿,那纯属共产主义的幻想,必须通过一定的条条框框,制定好规范动作,做出相应的要求,才可以达到所预期的效果。这就是制度管理,通过制度的建立形成长效的机制。
 
发现没有,其实以上两个论点就是“胡萝卜+大棒”,胡萝卜是利益诱导,大棒是制度强制,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从这两大类思想里面拓展出来的。
 
一、利益诱导机制:充分展示KM的利益所在
所谓无利不起早,这是人的天性。职场上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员工都是雷锋。因此建立知识分享的利益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利益不一定都是加薪、休假,知识管理的利益享受主要是如下几种:
 
1.       获得工作帮助和工作答案:工作过程中谁都会遇到问题,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员工解答相关难题,以前的案例、文件、策划都是非常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参考,比从互联网上寻找来的资料更贴近公司的现实需求和准确性。鼓励员工多从知识管理系统获取答案,当知识管理系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助手的时候,员工获益了,企业效率也提升了。
2.       获得全面指引快速进入的角色:员工进入公司或者升迁到新的岗位,知识管理系统可以迅速组织岗位所需知识给你全面指引,让你迅速进入角色发挥作用。如同师父领进门,做好传帮带的作用一样。
3.       获得自我展示的平台: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个人知识门户的结构和体系,让员工系统的规划和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能完整的展现出一个员工的知识结构、优点,Show youself秀出自己的同时也清晰完善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这是每个员工所需要的。
4.       获得上司青睐的平台:上司会不定期的查看知识库的统计情况,了解员工的知识贡献率,对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学习、共享知识的员工自然是看在眼里,评估在心理。
5.       获得自我充电培训:职场充电,学习培训其实是每个个人成长的必经之旅,通过知识管理系统把所需知识和宝贵经验罗列出来,员工可自我选定进行定期充电,企业也可通过知识选摘进行不同岗位的培训,让员工自我充电,自我增值。
6.       获得知识管理的积分奖励:知识管理系统会通过记录为员工换取知识管理的积分,发表文章、回复、登陆、下载等都可以得到相关奖励积分,企业可以设置有关奖品进行积分兑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细心研究,我们还会发现很多利益,只要灌输得当,员工是会被利益所驱动的。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充分考虑了员工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获益原则,调动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提高知识的贡献率和使用率。
 
二、建立规定动作的容器:
 
若想积累知识财富必须要有统一的工具和归口,没有同一的储存和管理地点一切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所1万人的大学,教授和学生所储备的书籍至少在10万册左右,但因为没有收集和管理始终是散落在各处,无法形成集约共享的作用。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即便是只集中了1万册书,通过集中的管理和共享,可是让10万人受益,而图书馆就起到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作用——收集和建立共享方式。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让员工的知识流向除了自己保存,还拥有了统一的去处,如江河之归海,点滴之汇聚成汪洋。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员工不愿意共享知识,而是无处共享。
 
我们不提倡将知识管理复杂化,员工共享一个知识要象跑行政部门盖章一样,主管审核,经理审核,总监审核,一堆审核,这样的流程看是是为了保护知识的准确性,其实是浪费时间,复杂过程。知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实是要靠积淀的,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凭借知识的应用率、访问率来判断其有效性,对一些知识垃圾系统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删除。必要的知识必要的审核,减少无效流程是简化知识管理,促进员工积极应用的另一要素。
 
容器都是有一定规则的,方形、圆形等,知识管理系统也通过提醒、警告、统计、数量分析、展示、排名等规则,不断去引导和强制员工去共享知识,不按照规则执行的员工,除了被不断提醒之外,还可能被惩罚。
 
三、导入长效知识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员工所创造的知识应该是归属企业本身的,作为企业的资产内容之一,规范的企业对于岗位所产生的经验和所知道的信息都是要进行保护的,比如要签订保密协议等,但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基本鲜有这方面的概念,对员工所创造的知识价值基本上来去自由,不会认为这些知识和经验值钱。其实不尽然,员工花时间花智慧创造的知识价值,可以通过工作时间×薪水的方式简单换算成真金白银,保留下来就是积淀了资产,不保留下来就是资产流失了,意味者不断的重新创建这些知识。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者一定要树立企业的知识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方式让员工把所掌握和创造的知识共享出来。说到底,管理者还是没把这些知识视作是真金白银,如果意识到这些知识的宝贵之处,就一定会坚持知识管理制度的实行。
1.       激励制度:有正激励和负激励,系统根据员工在知识库中的行为“发知识、点评、查阅、下载、建立新版本”等等,都会赋予一定的分值,这些积分可以兑换奖品,或作为考核绩效参数。多劳多得,干多有奖,干少挨罚。
2.       管理机制,在工作岗位的职责上,进行明文要求,要进行知识共享,并规定每月的共享数量。强化成制度的东西,才具备必须的执行性。
3.       专职机制,每个部门让经理指定一个专职的知识管理员,他负责整合部门的知识内容,并批量上传。这样可以大大加速初期知识库容量的建设,也避免了一下子对原有工作体系的冲击太大,占用员工太多工作时间。
4.       评比机制,系统会自动统计知识贡献率和数量,月底或季度进行评比,部门之间进行对比,评选优秀个人,最佳知识内容等,调动大家的攀比和争胜心理。
5.       交易机制,知识本身是有价值的,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可以采用虚拟货币的交易机制,在系统中的生产、交流行为可以赚取虚拟货币,而你如果要获取别人的知识,也必须支付一些虚拟货币,没有货币积分就无法查阅知识内容。这样的机制,使大家必须生产才能获得,避免那些只利用不创造的行为。
 
知识管理的启动一定是自上而下的,进入运营阶段就是自下而上了。导入一套知识管理软件系统,不过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围绕这个系统建立利益和制度体系,有了IT+利益+制度体系的三合一,很大程度上也就解决了本文中的问题。
 
 
 
 
欢迎交流
网站: http://www.kmpro.cn
北京深蓝海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