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雕]的博客:
http://hj5203344.mypm.net
漫谈人的社会关系、资源交换及其它

A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的时候,爸妈告诉小A“一定要和老师、同学处好关系”;毕业参加工作,爸妈告诉小A“一定要和领导、同事处好关系”;以前小A也经常听到爸妈讲,谁谁靠关系办了什么事、找了什么好工作、得了什么好处;到单位听同事讲,和朋友、同学聊天,无不谈到谁是谁的关系,谁谁有什么关系。

A常感叹,自己毕业多年,好像并没有多少“关系”。以前老家的发小还在乡下种地,回去也没有多少话题——小A自己也没有回多少次老家,除了春节、清明几个节气,再多就是带着小孩回家看看父母。

上学时候的同学,从小学到大学,现在真是天各一方,各奔前程,微信群里发言最多的还是那几个,都是以前学习成绩不好的,一般都是邀约喝酒打牌,小A没兴趣。常走动的同学,逢年过节可能会聚一下,但慢慢的也越来越少。

工作这些年,换了几个单位。在单位时和同事关系还行,离开单位后几乎少有联系。

那些社交活动中曾经一起吃茶喝酒的朋友,除了春节发个“通告”式的信息,也渐行渐远。

夜深人静时,小A常想,难怪多有感叹人生如旅途,除了一直关注你的父母,一直陪你左右的妻子,还有你心心念念的孩子,人生旅途其实寂寞无比。

相信和小A一样感叹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这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正所谓“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事实上你也不需要那么多人陪你同行——有缘同行要珍惜、无缘再见不留恋,最重要的始终是家人。

人在这个社会沉沉浮浮,有的人越爬越高,慢慢进入新的层次自然而然会摆脱原来的圈子;有的人越走越远,奔向不同的焦点、追求不同的生活;还有的人乐于当下的生活,稳定且安逸于当下的简单关系中。

社会就是这样组成一个动态的关系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节点。这关系网还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轻重份量之别。

位高权重者,多金富贵者,才高学富者,往往位于较高层次,且上下左右联系的点多、密集。因其掌握着稀缺资源(权力、金钱、技术),所以趋之若鹜者众多,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权无势无能者,往往进不了那样的圈子,只能游走在较低层次或者边沿,要建立“关系”又谈何容易。

人的关系的本质是具备相同的资源,在综合资源上基本匹配的人才可能建立关系——注意,“基本匹配”是“门槛”。每个人的综合资源都可以折算一个量化的价值出来,这个资源有显性的、隐性的、稳定的、临时的、自身的、外附的种种。用自己的价值去交换别人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是人建立关系的动机。很多时候,这种交换会获得双方共同的利益而损失的是别人的资源。

我们普通人,如果不是特别善于钻营者——说实话靠钻营成功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要进入更上层,除了我们常说的读书、婚姻、工作这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我觉得还有一次机会,就是“人的觉醒”。人的第一次觉醒是从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确定人生的目标开始的,以总结和确立自己的“三观”为标志。无论以后人会多少次成长,第一次人生觉醒所带来的成长都是最彻底、最根本、最关键的。人之所以区别他人成为那个“自己”,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属于自己的“三观”。

所以普通人要建立更多的关系——为了提高与他人交换资源的渠道与频率,首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质和量”(钻营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尽可能成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某个“中心节点”。这个社会有一个自动筛查和遴选机制,你的质量提高后(也是资源增加后)自然会晋升到匹配的层次,拥有相同资源的人、或者拥有质不同但量相近的资源的人,自然会和你走近。每个人都在寻找“关系网络”空间中有相近资源的人,并期待建立和维持“关系”,以便获取最大的利益。每个人都会主动寻找高于、或者略高于自己资源质量的人,并千万百计与他建立关系,同样是为了获得交换资源的机会。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摆脱资源相差太远的关系,因为没有交换的可能。

和早已“烂大街”的箴言警句一样,最后,我们还是要说,普通人选择“谨慎选择,努力工作,终生学习”来提升自己“质量”,相对来讲“更上一层楼”的概率最大。

我演雕 发表于 2020/6/28 21:15:42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