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把计划做好后,细节的讨论是不是就不用参加了?很多人觉得只要他们讨论完,告诉我结果就ok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
从周一到今天,连续4天,发布了四次不同的版本规划,版本号调整、特性调整、时间调整,依据每天不同的信息做出的调整。例如,
最近在收集第三届敏捷之旅演讲话题,大家都在问什么样的话题是大家想听的,分享一些我的经验。我在做培训和分享的时候也常在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最适合听众,但成人培训的实用性特点,使得培训和分享的界限并不清楚,于是就可能出现如下常见问题:
简单设计,是敏捷里的一项重要实践,也是非常难掌握的一个,难就难在“度”上,很难把握,这里分享一下我们项目的实例。QT语音,有一个需求——实现对当前房间播放语音进行录音,并自动保存为本地MP3文件。听起来很简单,但那是正常逻辑,异常逻辑很多,例如如果用户忘记关闭录音功能,那么硬盘可能会被录音文件占满,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1. 最稀缺的是时间,起步阶段一旦落后,后面需要花10倍的时间来追赶,看看现在腾讯微薄,qq管家都是追的很痛快。
下面是前一段时间,我的团队回顾会议上大家的声音: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tencent-team
http://www.programmer.com.cn/8285/#more-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