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dcoo.chinardm.com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导 航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
 
最容易被忽视的学习材料

在做培训讲解的时候,常遇到工程师请我帮助推荐一些书籍,以便系统地学习可靠性方面的知识,有些工程师很勤奋的自己买了一大堆回来,但又表示看的不够解渴,或者不够实用,大都是一些大学的老学究们写的正确的废话。看着那眼巴巴的眼神,充满了期盼的目光,我都不敢乱开口,不知道自己提出的这个建议是否足够的心灵冲击力,是否能确实产生超出成规一大块的效力来,这个建议就是“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分为:

国际标准(ENISOIECIEEE…)、

国家标准(如GB中国标准、ANSI美国标准、DIN德国标准、JIS日本标准、BS英国标准、NF法国标准、ASTMASME…

军标(中国GJB、美国MIL…)、

行标(机械标准、纺织标准、电子标准、轻工标准、汽车标准)、

部标(冶金YB、航天QJ、电子部SJ)、

企业标准、

地区标准(上海、北京)等

我们经常有一个误区,会认为标准就是卡我们的,就像个野蛮的家长,你应该考100分,你应该小提琴8级,你应该英语口语流利等等,就是没有教我们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

并且很多标准的执行都是强制的,不通过标准符合性检测,就会认证不通过,产品不能注册,就不能在该标准实行的地区销售,这样的认证很多,医疗设备的FDACE,铁路设备的SIL,汽车音响的E-Mark等,符合标准的设计太难了,真是苦不堪言。

有这两个看法也正常,因为我们大都是在被动的为通过认证的情况下才会引用标准,并且引用的标准以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居多,而恰恰这两类标准的内容又大都是恰似妈妈冷冰冰的面孔,出现抱怨也就正常了。

事实上,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技术标准。

在欧美发达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注定了政府不可能有太多的专业技术技能,所以政府和行业的技术监管全部是通过技术标准实现,通过独立的联合技术机构制定技术标准,由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标准检查企业的产品,由政府对标准制定实施的行政过程、检测机构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我们国家也在往这个方向走,所以,我们只能主动应战,不要逃避。

第二点:标准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他就相当于大学里的60分万岁,做到了才能保证产品的功效和安全,真正高要求的其实是挑剔的客户。通过标准只是能进入准售,客户接受与否可就未必了;

第三点:标准可不仅仅是卡我们的,它还教了我们很多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且这些方法都是诸多顶级专家经多年的实践验证分析后总结出来的结晶(尤其是部颁标准),此类标准如IEC61508.3 Software requiementsGJB/Z 35元器件降额准则、GJB/Z 27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SJT10166电子设备密封结构、GJB-Z102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GB3836.4爆炸性环境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i”…

只要走了这个心思,认真地去查阅寻找,并能鉴别的话,可以找到针对性很强的技术标准成为设计中的参考,有要求、有方法、有数据,简直是绝了。在本行业内标准里找不到相关资料,要拓展下思路,在其他行业去找,比如上面的降额要求GJB/Z 35就是国军标的,SJT10166就是信产部的标准。

各个网站论坛,经常有一些版块就是专门针对标准的,天下不知名的弟兄们将正规渠道得不到的标准都通过电子的形式上传了,草根的力量大无边。本人通过免费下载,已收集了上千份的标准,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补充中。也有些官方网站,因为WTO规则的规定,不得不将过去自己制定并私藏卖钱的标准拿出来免费共享,网站名就不说了,该网站估计对免费有气,设置了太多的障碍,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不给它做广告了。

标准是随时代和需求及时更新的技术资料,其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工程意义,掌握标准,其实就是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掌握了一个无尽的技术宝库的钥匙,他将带给你个人的进步,带来产品的高质量高可靠性,带来企业发展的未来。

武晔卿 发表于 2009/2/16 11:08:00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佩服!向您学习了!请多多指教!

上周末在百度里搜可靠性,就链到了您的博客里,这几条每天下班都打开您的博克看,几乎把关于可靠性的文章都看过了,并且从中国知网上下载了两篇您的文章看,感觉收获很大,佩服佩服!

我也是做可靠性的,研究生学的也是可靠性,虽然有点偏,现在在一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做环境可靠性职位,所以,您的医疗器械的文章和我超级对口。

您的文章写的都很好,但是实际运用起来,我还是感觉很困难:

比如故障的统计分析,公司产品有专门的渠道来反馈、分析和更改,由相关研发工程师完成,我们只负责评估他们的更改结果。研发过程中的故障,我们对产品不熟悉,很难参与进去。中国知网等上面的资料,我以前也试图统计和分析,想得出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等,但后来发现上面的文章写的比较简单,角度也有所偏差,很少有适合自己产品的。

想从可靠性设计入手,但是对降额、热设计、FMEA等没有经验,反而,研发工程师由于产品很少,上手比较容易,他们多多少少的在做。

环境(可靠性)试验,由于医疗器械的特点,基本没有开展可靠性试验,如加速寿命,极限,halt&hass等。

自己也想尽快熟悉产品,把可靠性工作开展起来,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但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工作目标很不明确,困惑啊!

希望,武工能够指点一二,多谢啦!
hdami发表评论于2009/2/26 1:12: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