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nero]的博客:
http://magicnero.mypm.net
[分享] 思维方法大全 哈佛-思维方法(第一部分)

“科 学思维方法”与“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有区别的,也是须先交待的问题。“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意义上的思维方法。而“科学思维方法”是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些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采用、或具有自然科学特性、或以某自然科学为依据的思 维方法,它侧重于定量分析和事实分析。这些方法早已越出自然科学的界限,成为思维科学的一部分,广泛地应用于思维活动和实际生活、工作之中。

就事论事
实 证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中比较古老的一种方法,是随着现代西方哲学而兴起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大部分派别都倡导实证精神,反对“实体”、“本体”概念(指世界 的来源、本质、始基等),拒绝对任何现象作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论证,比如,他们反对论证“世界的有限与无限”、“世界的本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无始无 终”等问题。在他们看来,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可以像对待自然现象一样,作出“精确的”、“确实的”实证。所以,实证的方法注重事实、注重经验范围内的确 证,以科学为根据。对实际工作和正确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孔德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 最初的一个流派,发端于对黑格尔纯思辨哲学的反叛。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开创。孔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发展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神学——虚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追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终极原因,并把这些原因归结为超自然的主体;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抽象阶段,在这一阶段, 神学世界观被形而上学世界观取代,人们以抽象的“实体”概念来解释各种具体现象;第三阶段是科学——实证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认识到人类精神的局限性和 有限性,不再追求玄学的思维方式,立足于发现现象的实际关系和规律。孔德强调,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实证精神的时代,人类必须从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下解 放出来。于是,孔德一反人们习惯于“本体论”问题的思考和纯粹的逻辑推演及抽象的论证等传统思维模式,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借鉴过来,研究一切事物。把人 类认识的对象限定在经验范围内或科学可以实证的范围内。在此前提下建构了他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体系。

“实证”是实证主义的中心概念, 也是实证方法的得以建立的基础。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 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实证”的这些特点是同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特点相对立。它注重实际而否定抽象的思维。但是,从现实这个层面来 看,“实证”吸取了自然科学的特点,对现实生活和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如从“实证”出发,一个哈佛经理所作出的决定和决策必须是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 确切的和肯定的。只有这样,决定和决策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可操作的,也才能为生产第一线的人所采纳,从而才是有实效的。相反,如果说领导所作出的决策和决 定是不现实的、不确切的、否定的和虚幻的,群众就无法把握它的精神,无法变为群众的实践活动;如果是没有用的、不可靠的,群众虽然把握了,可却容易误导群 众作出错误的行为。因而,违反“实证”,哈佛经理的决策就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实证方法的具体内容

实证方法, 就是体现“实证”五个方面要求的方法。换言之,实证方法是指揭示现象之间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肯定的联系,具体的描述各类现象,再经过归纳, 上升到规律和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体系。孔德指出:“实证哲学的基本性质,就是把一切现象看成服从一些不变的自然规律;精确地发现这些规律,并把它们的数目压 缩到最低限度,乃是我们一切努力的目标,因为我们认为,探索那些所谓始因或目的因,对于我们来说,乃是绝对办不到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事物是否有 意义,是否可以作为我们探求的对象,都以是否可以“实证”来判断。超出实证范围,只是“神学的想象”和“形而上学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实证方法在对社 会问题进行研究时,具体表现为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史方法。观察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前提。每个社会问题都是现实地发生在人们面前,虽 然有的成为了历史,但它是当时的现实。所以,人们首先是以观察的方式了解现实。观察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以现实发生的社会问题为对象,例如,发 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各类问题。观察者与其处在同一时间界定内;间接观察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等的观察,例如,我们实地考察历史遗址金字 塔、比萨斜塔、空中花园……,虽然观察者是亲眼去看历史、文化遗址,但对于这些遗址所建造时代的一切情况,都只能从文件、资料、遗址中获取,故为间接。 观察方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了解事物的方法,它借助于观察者的眼、耳、鼻、身等感官。所以,一般说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确切性。例如,一位领导想了解啤酒行 业的生产情况,他可以进入生产第一线,实地察看,看看各个工厂从配料到出成品的全过程,看看生产的方法、技术、设备、管理,获得第一手资料。但是,使用观 察方法,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能仅仅停留于事物的现象层面,并对现象不加分析,匆忙地下结论。事物的现象与其本质并非总是相吻合的。例如,明眼人谁都能 看见,太阳东起西落,绕地球旋转。可这是一个最大的荒谬,为了纠正这流传二千多年的谬误,伽俐略、布鲁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再如,哈佛经理看到工厂里机器 轰鸣,工人在车间紧张地工作,产品也不断地从生产线进入仓库,但工厂的效率、产品质量、产品销路等却不能从观察中得出。有时,这种表面的忙碌是一种虚假的 现象,亏损、产品积压、高投入低产出,却隐藏在后面。所以,不能仅仅凭观察就得出结论。第二,对历史、文化遗迹的观察,并不表示了解了它的背景、演变及内 在蕴涵。例如,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在闲暇时、结婚时,甚至春节期间都喜欢到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去游览、观光,但他们看到的只是文物的外观及关于建造过 程、作用的简单文字。所以,在下结论时,力争排除主观因素,不可仅凭推测或臆断。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往往同时使用,不可绝对地分开。因为,过去总是要发展成现在的,现在也总是由过去而来,并且,间接观察就是直接观察古物古迹等,使用时必须排除观察者个人的偏见。

实 验方法是对观察所得到的材料同相应的事物发展范型进行对照。它也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直接实验是假设——演绎过程,即以抽象的理想状态为假设条件来分 析观察材料,但这假设不是任意的假设,是一种按其本质迟早要被实证检验的假设(注:后面有专节论述)。间接实验是从实际现象出发,认识现象的内在联系的过 程。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交互使用,既归纳又演绎;既从现实出发又从理想状态出发,从中发现现象间的关系。

比较方法是对实验方法的深化, 是从横向角度把某事物及同时存在的同属一类的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从多样性中求得统一性;也是对同一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比较,以期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例 如,领导干部在选拔人才时,首先要将预选对象同其他人进行比较,然后,再将其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对比,以确定人才及工作岗位。比较方法能够较简洁地深入事物 本质,是较主要的实证方法。但是,比较方法缺乏历史性。因而在比较的基础上,必须上升到历史方法,即展开纵向比较,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仅可“证实”的现 象,可能是孤立、无历史感的现象,而既可“证实”,又有预测作用的陈述,才是科学高度的陈述。所以,实证方法不是满足于寻求现实的可证实性,而是力图从可 靠的现象中推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实证方法是一个应用较普遍的方法。任何一位成绩突出的哈佛经理都注重实证方法的适用。他们总是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第一 线,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既从自己的原定计划、设想出发,分析现实,找出现实同理想中的情况的差距,以鞭策自己;又从现实自身入手,就事论 事,分析出现实发展的规律,从中找出应发扬光大的东西和必须改正、抛弃的东西,使事物向更加完善的状况发展。

从推理到求知

假设——演绎方法也就是假说方法。最初,它是一种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自然领域,以对抗和补充公理——演绎方法。后来,这种方法被社会科学研究借鉴过来,成为了一种普遍适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实际工作,尤其是哈佛经理的开创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假说及假说方法

提 起“假说”,也许人们会说:假设早已出现,如原始人就“假说”有各类“神”存在,以保佑他们生活平安,他们还“假说”灵魂存在,并不生不灭。其实,这是一 种误解。原始人的“假说”是一种猜测和迷信,而我们这里讲的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并以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被探索事物的某种现象 所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作出推测性的解释,这种解释还未得到证实,算不上科学理论,但又有一定的根据和事实,故曰“科学假说”。以假说来认识事物的本 质、揭示事物的规律的方法,就是假说方法。这种方法自从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运用以来,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就。如关于宇宙形成的原始星云假说和宇宙大爆炸理 论,关于地球形成的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假说和板块结构假说,关于人类起源的进化假说,关于社会发展的假说,等等,这些“假说”都推动了各自领域的研 究,得出了科学结论。

假说方法不同于其他科学思维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它具有推测性。其他思维方法如定性——定量法、结 构——功能法、纵向——横向法……都是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直接得出可靠的结论。而假说方法所依据的科学知识和事实材料还不够完善和充分,它是从这种 材料和知识出发,进行推测和演绎。那么,推测的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实验和实践的进一步证明。经实验和实践的检验的,部分假说得到证实、成为科学观点, 部分假说被推翻,需要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新的认识和假说。其次,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假说虽然具有推测性和不完全可靠性。但是,它也是从经验知识和科学理 论出发的,以一定的实验材料和经验事实为基础的,并需要经过逻辑和实践的双重检验,它同迷信和臆想有本质的区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假说被证实,即是科 学;即使被推翻,它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探索事物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被推翻的科学假说相对于科学理论,就像人吃包子时的前四个包子和第五个包子的关系。 人们常说,早知吃第五个包子才饱,那就不用吃前面四个了。可是,没有前面四个,仅第五个包子是填不饱肚子的,且没有前四个,第五个就变成了第一个。在这一 点,就能明显看出科学假说不同于迷信和臆想。再次,科学假说具有流变性。假说是一种尚待证明的东西。经实践证实为正确的假说,它就不再是假说而是科学了; 而经实践推翻的假说,它就因其不正确或是被修正,或是被抛弃。因此,假说具有很大的流变性。事物的发展曲折多变,各人掌握的材料和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因 而,对同一问题会有多种假说。这就是,对同一事物会有多种探索方案。有时,多种方案均不符合实际;有时,只有一部分方案一定程度地符合实际。前者,需推 翻;后者,需补充。没有一成不变的假说。如果此方案是领导制定的某项计划,且被标上“一成不变”或“唯一”标签,那么,领导行动就会失败。


 □假说的使用

假说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

第 一,假说可以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实质上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人们不可能等到事物的本质完全暴露在面前之后, 再去认识和改造,但也不可能没有目标和方向地进行认识和改造。前者是消极被动的方式,永远只会随着事物走,不会有新的发现,是直观的、机械的活动;后者是 盲目的方式,游离于事物之外,随心所欲地进行,只会招致失败。那么,此时此刻就需要人们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假设,进行预测,并根据这些假说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实验和谨慎的行动,在行动中不断充实假说、修正假说,逼近事物的本质。

第二,假说为我们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提供了一座桥梁。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尽管人的思维本质上想全面的、正确的把握事物,并希望穷尽对事物的认识。然而,人的思维是通过有限的具体的个人进行的。种种主客观条件 必然限制认识的进行,使得真理的获得须经多次反复。此时,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假说,即假说可使我们从已知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去探索未知的规律,去不断地积累 知识和经验,增加假说中的科学性成分,减少假说中的非科学性成分,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理论。假说成了科学理论的先声,以及通向成功行动的桥梁。例如,任何一 项领导决策的出台和实施之前,必先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实地取证,然后从所获取的材料出发,进行假说,并进行实验、试点、修改。几经反复才能最后形成。如 果离开了假说阶段,直接从收集的有限材料中就一次性作出决策,并加以实施,那么,实践就会给哈佛经理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彻底的失败。

第 三,假说可以促使我们相互探讨,提高行动的成功率,由于假说是在已有的有限知识、经验和材料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大家尽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能 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交流中,修正各自的假说,并使多种关于同一事物的假说趋于一致,形成共识。在这种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其化为行动后的成功率 就相当大。例如,对于前南斯拉夫的内战,国际社会纷纷提出和平方案,并相互交换意见,在前南三方对已有方案所涉及的实质内容的讨价还价中,国际社会才逐步 找到了解决三方冲突的关键所在,再一次提出和平方案,促使三方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长达几年之久的战争终于让位于人民对家园的重建。也正是基于这一 点,各个哈佛经理周围总有自己的“智囊团”,尤其是高层哈佛经理更是如此。否则,即使领导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强,但苦于精力有限,他不可能独立 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切事情都了解清楚,并作出正确的、不允许他人提出质疑的结论。

此外,通过假 说,人们可以基于已有事实,又超出已有事实。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并深入实践中有目的地取证。这样,容易触及相关问题和相关领域,并有可能在这些地方获得 新的发现,实现认识和行动的新突破。例如,历史上关于“以太”的假说,曾推动众多的科学家去发现这种神奇的物质。“以太”虽未被找到,但是,在探索过程中 却发现相对论。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如果人们要等待建立起定律的材料纯粹化起来,那来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顿下来,而定律也就因此永远不会出现。”同样,我们也有理由说,只要科学在思维着,包括领导科学,它的发展形式就离不开假说。

□运用假说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原则

假说方法即假设——演绎方法。从其名称上,可以看出,它的运用和操作有一定的步骤:假设和论证。

假 设是假说方法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预定制定假说之前,研究者、行为者为了回答特定的问题,就要围绕问题,收集相关的、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科学原 理,调动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及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要求回答的问题的规律和本质提出初步的推测和假 定,即提出假设。没有假设,就不可能有科学假说。这里的道理很简单。例如,“罗斯福新政”出台之前,罗斯福及其智囊人物必须先分析现有经济政策存在的问 题、带来的消极后果,然后,根据已有情况,推测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自己的经济政策假设,即如此这般的经济政策也许能拯救美国经济萧条的局面。只有在这个 “假设”的基础上,才能再一步步地去充实、论证它,从而形成科学假说——“新政”的基本轮廓。所以说,“假设”是假说的胚胎,也是它的最初的努力方向。

 论证是假说的第二步。假设的提出不等于假说的形成,况且假设是初步的猜测和假定。研究者、行为者还必须利用有关理论和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广泛的 论证。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实假设;另一方面,可以修正假设,使其趋于合理。比如,我们在研究社会发展时,根据已有资料和知识,可以提出“社会发展是有规 律的”这一假设。但在此后,我们就要搜集大量的事实和理论,以支持或修正我们的假设。然而,论证离不开演绎。论证就是运用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 演绎方法,把握被研究对象的特点、结构、发展的动力和具体方式,以丰富假设,从而,假设就变为科学假说。

假说的形成和运用具有很大的 创造性,显示了思维主体的自觉能动性,这里不存在机械性规则。但是,却有一些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①解释原则。这是指假说同已知事实的关系。假说是依据 已知事实提出的,它必须同这些事实相符合,并能够说明和解释这些事实,不得与事实相冲突。如果假说同事实相背,就要修正假说;②科学原则。这是指假说同已 知的科学理论和观点的关系。假说或是对已有理论的反叛,或是对已有理论的修正、创新。但是,假说不等于无原则地抛弃已有理论,对已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是 正确的、并在现实中仍然有效的部分应当保留,作为它的内容的一部分。③简单性原则。这是指假说与逻辑的关系。一个好的假说要尽可能地在逻辑上简捷明了,尽 可能地解释和符合更多的事实和客观对象,即假说要有很大的内存量。这样,假说的科学性就大;④可检验原则。这是假说具有科学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假说本身就 是一种推测性解释,它必须接受事实和经验材料、科学理论的检验,在检验中或证实或证伪。不可检验或无法检验的假说永远是一个谜,无法成为科学理论,因而是 不可取。

总之,假设——演绎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它能够较大程度地调节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使思维主体不满足于已 有的成绩,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能够使思维主体面对已经陈旧或日渐失效的理论,敢于和能够修正。假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正确地掌握和运用, 于我们的工作、科研都具有实际意义。



magicnero 发表于 2007/7/2 11:17: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