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首先是兵书,也是哲学书。近些年来,研究《孙子兵法》以指导商战、管理的书籍越来越多。在我看来,很多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这里,我更欣赏人大黄朴民教授的观点,现摘录如下:
现在《孙子》研究当中,《孙子》运用当中,有四个问题。
第一个呢,是歪曲原意,是吧?信口开河、引书圆说、移花接木,就是孙子不是这个意思,你把它拧过去了,完全给它,那你何必要《孙子兵法》?你自己搞出一个新的东西不就完了。譬如说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个日本的孙子研究者,叫做逢屋千村的,而且他的观点到我们今天国内还很有市场,他说《孙子兵法》不是打仗的,《孙子兵法》是教人和平的,是和平主义者,是不战主义。我想要问了:写《孙子兵法》,孙子运气不太好,孙子要运气好一点,活到现在的话,和平奖首先要授给他了。这个完全是跟孙子原意不符的,孙子说过不战主义、和平主义,他干嘛写《孙子兵法》?干嘛把战争的艺术写得这么细,这么出神入化,让人佩服呢?这个本身就说明一个问题,它是一个对原意的歪曲,对孙子原意的歪曲。
第二个,偏向、简单化。“取其一点,不及其余”。这个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就讲到了,就是说,《孙子兵法》大家心目当中只有一个字:兵不厌诈,诡道。这个刚才我们分析了,《孙子》确实是讲诡诈,但是诡诈是《孙子》的一部分,不等于《孙子》的全部,《孙子》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是个有机的体系。军事上不但讲诡诈,甚至它的军事也不单就军事而讲军事,而是军事政治综合考虑的一个东西。
后面两个研究,一个是什么?是生搬硬套,乱贴标签。我们前段时间街上你去看一下,《孙子战前兵法》这种书也出来了,它就是说把军事上的一些原则,跟商业和经营当中完全对应起来了,这个就是贴标签了,现在我们动不动《孙子兵法》和经营管理什么东西联系。这个东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确实存在着一种生搬硬套的一种东西,兵法兵法,讲的是用兵之法,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一种斗争艺术。战争当中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战争的基本目的是这样子的。商业讲的是什么呢?商业要讲诚信,要讲双赢。战争是独胜,军事上没有双赢的,而商业上是多赢、双赢,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你不能把兵法骗人的那些战术运用到商业运作当中去,有的是能用,有的是不能用的。
最后一个偏向叫做夸大神话,自吹自擂。海湾战争的时候就出现了,老布什,不是现在的小布什,老布什他打海湾战争的时候,说他床头放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孙子兵法》,他经常看上几页,它好像是布什的勤务兵,还是这个贴身的保镖一样了,就奇怪了,它怎么有这个说法呢?然后说美国海军陆战队,每人人手一本《孙子兵法》,这个描绘起来,好像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这个有什么依据?没有依据,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可是,以讹传讹,谬种流传。北大有个李零教授,他也是搞《孙子兵法》研究的。李零,北大中文系的,他就在《读书》上写的文章,他写了论证这个东西的虚假性,他说当时他怀疑,现在他跟美国军官接触当中,确实了解,他说美国人军官这些刚才说了西点军校,《孙子兵法》确实是一个课程之一,就像读塞劳斯维茨的《战争论》情况是一样的,古代的军事名著、西方的经典的军事名著他们都要读的,但是读完了也就算了的。当然有几个比如说对中国文化特别有爱好的人,那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特别感兴趣他留一本,这个是美国的军官亲口说的,《孙子兵法》没有这么神话。就是说,我们现在《孙子》研究当中,确实存在上述四种比较不大健康的倾向。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何去非,他是武学博士,他写了一本书叫《何博士备论》。《何博士备论》里面他讲到了一段话,我觉得是我们今天理解《孙子兵法》和运用《孙子兵法》,包括现代社会竞争当中掌握先机、把握主动的非常有启示意义的。他说的一句话是怎么说呢?就是“不以法为守”,你不要死守教条,“而以法为用”,你要把它灵活来运用;“常能缘法而生法”根据法来生法。原则上生出新的原则来,新的战法来,与时俱进,生出新的高明的道道来;“与夫离法而合法”,表面上你做的事情是跟原则好像有距离,实际上你的精神核心是合法的,表面上是离开的,但是实际上是吻合的。这才是用《孙子兵法》、理解《孙子兵法》、运用《孙子兵法》的最上层的境界。也就是说,要把《孙子兵法》当作古代的哲学原理来看,不要把它当作一种教条,或者说标签来用。
Scott Berku的The Art of Project Management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原版项目管理书,其间充满了各种充满智慧的软科学。在其推荐的项目经理人书目中,《孙子兵法》赫然其间:
Tzu, Sun, Art of War, Pocket Edition (Shambala, 1991) ISBN 0877735379
This was the first Eastern philosophy book I read that made any sense to me. I recommend it for its simplicity and very short length. It's written as a book on military strategy, but has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many years I carried the pocket edition of this book in my jacket, until the covers wore off and half the pages were dog-eared (a decade ago I ran into Faisal Jawdat, who would eventually be a tech reviewer for this book, at the CMU Student Center, and we were both amazed to see the other pull the same edition of this book out of his pocket). ……
可见,孙子兵法在国外的经理人中还是非常流行的(虽然达不到我们吹嘘的那种程度)。可惜,外国人和我们都看《孙子兵法》,为什么我们在管理方面还是不如国外?(看看我们国内的“管理大师”们这些年的种种建树就知道了。)
自从唐朝兴起了科举,中国的学术气氛就变了。学子们只知引经据典而忘了为我所用。好不容易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有了西学风气,近20年的高考及教育产业化却把中国的教育越搞越偏。许多端坐在学术殿堂里的人物不是在搞研究而是在投机、走捷径。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动机不纯、毫无创造力。
看Scott Berku的The Art of Project Management书,你见不到哪些章节出自《孙子兵法》,但他却承认自己的思想受了很深的影响。我们同人家在学习力合创造力的差距可见一斑。我们总是嘲笑美国人算数不好,买菜也得用计算器,却很少想我们几千年前就发明了算盘,可推动人类进步计算机为什么会让美国人抢先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