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公司,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新员工,在我们公司称为“工作指导人”制度。“师傅”负责“徒弟”在试用期间的学习和考核。
“师傅”的名词解释为传授技艺、技能的人。个人认为,此解释过于狭隘,师傅能传授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思想,习惯,人品,心态…一个“师傅”的行为很有可能就决定了他的“徒弟”在试用期,在职业生涯,甚至是他的一生的命运。好在今天已经不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年代了,那我们这些“师傅”们是否应该致力于提高我们的“为师之道”,从而让我们的徒弟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让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进而让我们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境界,又进一步让我们更好的报效祖国,回报社会,让我们的中国的IT事业更加辉煌腾达呢?
我个人工作四年,当过6个月的“徒弟”,做过5个人的“师傅”。回头看看,觉得师傅给我的影响真的很大,而我给“徒弟”们的影响,由于没有做过问卷调查,不得而知,但愿没有误人子弟阿…这四年,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基础篇:
工作指导人应该具有以下“四心”:
1) 诚心。发自内心的关心他,指导他。而非敷衍了事。此为做好指导人的前提,如果你根本无诚心,最好跟领导说,以免贻误一个大好青年的前途。
2) 耐心。
3) 细心。
4) 衡心。
经验:
1) 要培养其兴趣和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坚持不懈的动力
2) 授之以“渔”而非“鱼”。交给方法,如如何分析异常,如何逐步排错。而非一屁股坐在他的位置上,帮他搞定问题
3) 事先说好规则。规范和规章制度要先以书面的方式传递给他
4) 要培养其时间观念,遵守规范的观念。无规矩不成方圆,开发也是一样的
5) 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6) 循序渐进。由浅至深。
教训:
1) 罗嗦。只要你的徒弟智商是正常的,你说一遍他都能明白。再说只能增加他的反感。而且如果他真的没听懂,或许你应该怀疑是否是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问题。
2) 过于严厉。请用温和的语气指出其错误,严厉或许能起到指正的效果,但是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3) 拔苗助长。或许你运气好,能碰上一两个天才式的徒弟。运用速成的方式很快让他胜任了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基础和资质都是很普通的,只能一步步来,让他一步步打好基础。
4) 过度关心。如他的私生活女朋友什么,除非这些影响了工作
(待完善和补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