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复制收藏
后台管理 发布日志
日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留言
最新回复
系列演讲(8)并购和整合
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
  联系作者:mars.bay@china-co.com
  13818181068
  我们的核心主张是用管控的手法进行并购和整合,深入到治理的深度,决定了并购成功的五成,控制的设计决定三成,宏观管理实施路径的设计决定最后的两成。
  一、企业的复制输出
  企业通过并购在目标企业复制自己的理念、发展观,这本身也是一个强大的生产力。
  发展模式的复制以德隆为例。德隆每次并购前会先购入5%左右的股份,使自己能够派出一个董事,通过该董事将该公司的财务情况了解清楚,再利用股东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将这个企业最核心的一部分资源收购,转入到母公司的优质产业板块中。迄今为止中国真正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可能只有德隆。德隆有150个人做战略,这些人本身就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叫中企东方。这在今天也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做到。
  就母公司而言,对外还可以复制很多层面,包括股权结构的复制、文化的复制、管控体系的复制、制度体系的复制、职能的复制、业务方式的复制、以及人员管理方式的复制等。公司中存在的不同政策、方式会令效率降低,而复制的唯一的逻辑,就是要降低母公司管理的难度,形成一个强大的母公司。比如说米塔尔每周一上午会与其全球所有的子公司的COO们开调度会,而事实上该调度会就冲破了很多法人界限,将各人所拥有的股份和权利模糊化了。比如在项目管理上,有很多项目是跨层次的,也就是母公司子公司等一起参与的,但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就由项目管理人负责,把很多法人的关系模糊化了,这是极其聪明的一个做法。
  在企业的复制过程中,母公司的战略、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供应链、内部审计、决策、营销、商品规划、客户关系等等,将会进行模块化的对外输出和复制。就宝钢而言,在这方面具备了可以对外输出的重大优势,包括宝钢著名的系统改善部,但怎样对外输出,可能是宝钢人的一次革命。不要简单认为会做就能输出,自己会做和能够把方法论提炼出来对外复制,甚至在对外输出加上一些手段和策略,使复制过程中的复制模块不走形,是另外一种本事。
  二、整合的计划
  在试运行阶段,在尽职调查基础上,用足百日计划来充分制定整合计划。整合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最佳的系统和价值的实现。一般整合阶段尽可能控制在200天内完成。当然一些特殊情况,如果碰到一个将要退休的董事长,为了尊重要等到他退休的话,这时间会相当漫长。总之不同的情况仍然可以有不同办法,经营之所以是个艺术,就是因为管理是个软科学,没有任何边界。
  以康柏和惠普的合并为例。在合并之前惠普董事会就批准了制定兼并战略和计划的“无菌实验室”,其意义在于所有进入到“无菌实验室”的人,设计未来的组织、流程直至最后辞职,与两家公司都无关联。但是不是会真的辞职就不好说了,安排进入其他关联企业是很有可能的。总之是惠普和康柏两家公司的要害部门,分别对等派出一名首脑,包括总部、大区、国家,每一级分别派出对等的首脑进入,“无菌实验室”涉及各个职能、各个国家的分部、各条产品线,从起初的几十个人,达到后来的上千人。双方对很多机密信息讨论,比如组织架构、产品战略、客户资料等等,即使兼并不被批准,所有人员也不得用这个获得的资料去攻击对方。(两家规定,所有加入这个小组的人,都被要求签署法律文件,一旦并购失败,相关的人必须离开现有的岗位一年以上。)这些人在咨询机构帮助下进行战略设计、计划、分解等工作,将未来的工作分为16个大的战略方向。在中国的几十个人负担着三大任务。首先是清查对方的经营情况,包括员工、客户、组织架构、渠道等方方面面都要涉及;第二是制定一些必要的人事、财务政策,以便在正式合并后,双方的员工可以立即统一行事;第三是完成新的政策设计,确定主要职位人选。
  宣布合并后“无菌实验室”解散,成立整合小组,形成兼并整合计划书。MIO负责追踪每一项合并工作的主要项目进度,所有的项目都有跟进的时间表和里程碑,小组要理解16个计划内容的要点,如何分解和落实,再将计划有效地传达和监督。为此,相关人员集中3天,请原“无菌实验室”的人给小组分解业绩内容,共16个计划,100多个子项目,1200多个动作,小组将这1200个动作汇总形成兼并组合计划书,有200多页。
  在整合过程中,一旦出现差错很难修正,很可能因此被钻空子,所以并购有它的不可更改性和一次性,增加了并购本身的难度。传统上我们习惯进去以后再慢慢改变,而并购事实上就是先设计再进入。掌握这个关键点,并购就不会像社会上传闻般这么复杂。
华彩咨询 发表于 2010/6/21 8:41: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