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容变过程的动态建构
在容变过程模型下,软件项目基于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模型,所有的过程管理活动都包括两个基本的过程:一、现有结构的保持;二、为满足适应性的需求而做出的调整和丰富化。环境的影响在过程管理的容变能力发展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软件过程管理的适应性
组织应该具备以某种方式应对其环境的能力,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1)选择的适应性 强调外力对项目影响与组织行动之间的联系,强调以外因为主,环境的压力从外部强加于企业,对企业的成长产生影响。
(2)经验的适应性 强调组织自身结构的自组织与过程的持续成熟演变,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自觉的适应。
(3)建构的适应性 强调在环境压力下的软件过程的演变(适应)和动态发生(变革)过程,外部因素和纯粹的内部因素都不能充分解释过程能力获得的动态机制。
敏捷性并不是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单纯的适应行为,而是企业主动地创造自身变化从而得以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成长。对于敏捷软件过程能力的获得来说,重要的是组织自身的活动而不是其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外部因素在敏捷过程能力的获得中所起的作用是第二位的。
软件项目过程模式的演变和动态发生受到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1)同化作用
是组织把外部影响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过程能力结构内的过程,是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对输入行为模式的过滤或改变。发现新的过程模式,并把它们纳入团队中原有的模式,使其成为自身模式的一部分。
2)顺化作用
是组织的过程能力结构因外部影响的冲击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是项目团队调节软件开发过程自身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项目环境的过程。当不能用原有的模式来同化新的模式时,对原有的过程模式进行调整和重构,以适应项目环境。
3)平衡
组织通过同化作用与顺化作用达到与环境的平衡,是项目团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软件过程能力发展由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过程知识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化作用逐步建构起来,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的丰富、提高与发展。
2 容变过程的建构模式 容变过程模式的获得要经历四个阶段。

软件过程获得
1.隔离阶段
各种软件开发子过程和方法集是分离的,每一子过程对一个特定的具体的问题解决来说,都能满足要求。
2.并列阶段
发现方法之间的矛盾,是这一阶段的标志。项目管理中发现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解决方案中存在矛盾,并且项目团队开始试图调和它们,把软件开发过程推向下一个阶段。
3.折中阶段
各种方法之间进行调整以努力排除矛盾。通过放弃一致性的、部分地妥协而获得解决,过程管理的调解机制支配软件开发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
4.平衡阶段
通过开发方法间相互作用的顺化与同化,项目团队建立起有机的软件过程结构,并把新建立的模式应用于其他的多样的问题中。
这是一种平衡化模式,项目团队不会有意地寻找麻烦,而软件过程总是指向某种平衡形式,逐步的逼近或暂时达到这种平衡。平衡——改进——完善,这一连串形式中逐渐改善动态过程管理的机制。改进的动力源是通过鼓励项目团队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时跳出当前状态,在不平衡中去寻找突变,这一过程会逐步引导项目团队超越其以前的能力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