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化观点下,软件过程管理的能力是一个认知加工能力的概念。
1 容变信息加工过程 容变能力是组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认知加工能力,容变过程是一个包括了变化感知、变化记忆、变化控制和变化反应的信息加工过程。

面向变化的信息加工过程
变化感知系统感受环境变化的信号,并把项目内外部变化情况的基本特征抽取出来,识别变化中的风险因素和机会因素,并把出现的各种预测中的和未预测的问题加以综合;变化记忆系统作为应对变化和创造变化的知识基础,对变化发生、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编码、贮存和提取;变化控制系统决定变化因素与组织目标的相互关系,把风险和机会与组织的目标相融合,确定问题的状态,确定目标的优先级,监督当前目标的执行;变化反应系统则采取积极的行动,调整团队的行为来抓住机会、驾驭风险,创造组织的竞争优势。这个信息加工过程并不是按顺序单方向进行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着不同方式的相互作用,以保证对变化的加工、输出和反馈,沟通组织与动荡的商业环境之间的联系。
2 容变信息加工反馈系统 容变信息加工过程存在于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由客户(市场)、开发团队、计算机系统构成一个信息加工反馈系统结构,在整个结构中持续流动着各种形式的信息流。
客户的需求,以客户所习得的业务知识和经验为背景,是以客户的概念、符号和语言表示的信息流。软件项目团队中的软件分析人员在获得客户需求表达之后,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客户需求、理解客户的概念、符号和语言的成果上,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和知识结构,进而创造出新的以软件专业领域概念、符号和语言表示的中间产品,如需求确认文档和系统分析设计报告,这些信息适宜于在软件项目团队内部环境下的流动和创新。设计人员的责任是把这些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概念、符号和语言,由计算机系统解释和编译。计算机系统是开发者和客户之间的接口,软件产品的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系统把客户需要的信息转化为客户可以理解的概念、图像、符号和语言表示,传达给客户,实现最终客户的价值。信息反馈系统必须接受使用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持续的运行,客户通过理解和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体验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意图,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种新的客户知识结构又通过各种途径反馈到项目团队,使开发者和软件产品进行新的学习、改变和创新,使开发者的知识结构和软件产品的功能结构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信息加工反馈系统
在整个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中,有三个主要的信息处理单元:客户、开发者团队和计算机系统,三者的知识结构都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持续地发生着变化。软件在“客户→开发者→计算机→客户”的信息处理循环过程中构建而成,同时构建的还有各领域单元的知识结构,信息的形态不断发生改变:客户的业务术语表示→软件开发专业术语表示→编程语言→计算机交互界面表示。
本文把容变信息加工过程认为是一个在包括了客户、开发者和计算机系统三个智能化主体在内的完整系统中的知识建构过程,而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软件开发组织内部的产品演化过程。客户的目标是信息而非软件,软件产品在这个知识循环中流动,是不断向客户提供其所需信息而构建的信息加工结构。每个主体都是一个智能体,必须对另外两个主体的信息表示进行学习和加工处理,进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而软件产品是联结这几个主体的介质。可以说,软件设计开发不是在客户需求形成文档时完成的,不是在编译成机器语言时完成的,也不能说是在交付给用户使用时完成的,软件过程是不持续创造变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