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PM World Today》杂志                                      
  




2003
年7月-8月


导航:
Mypm.net>PMTW>2003年7月-8月期 
栏目
:观点
译者:李文新,PMU翻译组
校对:江雪松,PMU翻译组


欢迎您志愿参加该杂志的翻译与校对工作,请联系translation@mypm.net



 项目管理==牧猫?



    我在六月份到七月份中参加了几个会议。最难忘的是盐湖城的“敏捷开发”会议和丹佛的“平衡记分卡”会议。这两个会议为管理信息技术和为我们服务的客户交付价值这样的陈年老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两地举行的会议中有一件事是清楚的---“敏捷”成了当前IT管理过程词汇中常见的词。敏捷开发显然是 “极限编程和结对”的拥护者们使用的术语。这没有什么新东西。但有意思的是敏捷开发会议上从“传统者”阵营来的几个发言者。Turner和Boehm(推销他们即将出版的新书) 的《敏捷和原则的均衡:解惑者指引》便是其中之一。

    敏捷开发会议上另一个有趣的事是挣值和敏捷开发的结合。使我很失望的是,我的论文并不是这个主题的唯一论文。敏捷过程事实上不是激进的过程,这一点看起来正逐渐被人们所理解。下面是敏捷开发会议的简要总结。
   
   
    

传统的方法 新兴的或者敏捷的方法
计划驱动结果 结果驱动计划的制定
交付聚焦在计划的结果上 交付聚焦在取得的结果上
通常使用CMMI框架定义过程步骤 使用敏捷联盟的原理或相似的说明而自我组织的过程步骤

    对于“敏捷者”而言这也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听到Turner嘴里也讲出这些术语,则令人吃惊。在会下的讨论中,“敏捷理论”出现了。试图以更正式的方式描述敏捷的努力正在酝酿中。这使我想起我曾有过的一些想法。

项目管理作为一个控制系统

    在工程学、科学、经济学和生物系统中,控制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在于为其他通用系统构建了模型,可以是这些通用系统的可执行模型,也可以是这些系统的模型的比喻。

    早期的控制系统是基于线性反馈模型。随着要控制的对象变得更复杂,处理单一输入和单一输出系统的传统控制理论失去了作用。多输入和输出系统现在主宰了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近年来(OK, 在80年代)自适应和最优控制系统得到了发展。在非物理领域中现代控制理论也有典型的应用。在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动态系统中就有常见的实践。复杂适应系统在今天是一个流行的话题。

控制系统的一般需求

#任何有用的控制系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任何控制系统的第一个需求是稳定性。 

#除了绝对稳定之外,控制系统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响应速度必须适度地快,必须有适度的阻尼

    一个控制系统必须有能力将错误降为零,或降低到一个很小的可以容忍的水平。

    相对稳定性需求与恒稳精确性需求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就是要在这两个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自适应性控制系统==敏捷控制系统?

    自适应意味着当环境条件或结构发生了不可预见的变化时,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修改。在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必须随时确定动态特征,以使控制器参数能够被调整,以保持最佳性能。

               自适应控制系统理论能够成为敏捷系统理论的基础吗?


    对于大多数反馈系统,处于控制回路中的参数,其取值与设计值相比如果有小的偏差,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会造成问题。如果由于环境的变化使过程参数变化很大,那么控制系统的表现就不令人满意了。在某些情况下,过程参数较大的变化会导致非自适应系统的不稳定。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简单定义是:不论环境变化对过程有何影响、能够连续且自动测量过程的动态特征、与所需的动态特征进行比较、使用差异调整参数(通常是控制器特征)或产生驱动信号以保持系统性能最佳化的控制系统。(当然,实际上也不那么简单)。

    能够被称为自适应,必须存在自组织特性。一个自适应控制器由下列三个功能组成:

    n 识别过程的动态特征。
    n 在过程的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n 基于做出的决策进行修正或驱动。

    通过连续地执行上述这些功能,形成自组织,以补偿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变化。

    识别:过程的动态特征必须连续地被测量和识别。实现这种测量的结果是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识别可以通过使用正常运行数据进行,也可以通过注入测试信号进行。通过正常数据进行的识别仅在数据具有识别所需的足够的信号特征(带宽、振幅,等)时才是可行的。

    决策:决策是基于已识别的过程特征和经过计算的性能指标做出的。一旦过程被识别了,便与最佳特征(或最佳性能)进行比较,然后做出控制器可调特征应如何变化以保持最佳性能的决策。

    修正:指根据识别和决策过程的结果改变控制信号。有两种方法修正控制信号:
n 控制器参数修正,调整控制器信号,以补偿过程的动态改变。
n 控制信号综合,即根据过程的变换函数、性能指标和所需的瞬时响应将最佳控制信号进行综合。

    控制是对变量集合进行定向以达到共同目标。管理控制理论从特点上可以分为事后控制和事先控制。控制理论,如果后果可以容易地监视到,建议采用事后控制更为有效,如果后果是独特的且不易被监视到,建议采用事先控制比较好。

敏捷控制理论

    最后这一段是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中敏捷过程讨论的基础。如何构造这个设想—即用自适应控制理论去描述敏捷系统---将是下个月的讨论题目,同时还有平衡记分卡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讨论。

    Glen Alleman,CH2M HILL’S 通信集团信息和网络服务组织项目管理副总裁。此前Glen是Niwot Ridge Consulting咨询公司首席顾问,致力于管理企业应用集成项目。


原文位置:http://www.pmforum.org/pmwt03/viewpoints03-078.htm
 


"Instant access to worldwide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项目管理者联盟授权翻译,请勿转载


关于Mypm.net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合作 | 欢迎投稿
项目管理者联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