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
【摘要】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近年来,这种现代管理模式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日益被我国企业所重视和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正处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阶段,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盲区,比如预算与企业战略脱节、缺乏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在预算控制和考评等方面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等,使得这项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 1 预算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1 预算管理的内涵 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预算本身属于计划的范畴,但预算管理不等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不单纯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管理,是在市场背景下企业内部的管理,是计划与市场两种机制在企业层面上的结合。 1.2 预算管理的特征 1.2.1 综合性。在西方,一些管理上较为先进的企业已经在削弱企业内部职能的界限,使之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综合协调,减少资源闲置现象。 1.2.2 战略性。预算管理将市场和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预算不仅仅是某个时点的预算,而是一个滚动式的概念,是持续不断的。预算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时期其预算管理也各不相同。 1.2.3 机制性。预算本身是个机制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程序性,需要立项、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等,机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预算风险。 1.2.4 市场性。预算本身是仿市场的,因此预算管理是以效益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作保障进而全面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化的计划管理模式。 2 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部分失效原因分析 2.1 企业对全面预算的目的认识不清,导致为预算而预算的现象 不少企业为了在管理水平方面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纷纷实施预算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文件。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动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是企业按照既定目标行事,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所以,企业不能只将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而应将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重点不在于企业有无预算管理制度而在于能否有效实施和落实。 2.2 预算缺乏企业战略导向性,预算目标短期化 目前,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选择与决策流于形式,缺乏战略引导性的预算是没有灵魂的预算,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而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不具操作性的空洞的战略。预算对战略实施非常重要,因为预算是配置资源的具体计划,是监测业务运行的过程,是向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推进的工具,是考核业绩的重要尺度。 2.3 全面预算松弛,预算指标有效性差 预算松弛表现为蓄意夸大业务活动预计耗用的资源量及作业难度或蓄意压缩业务活动预计产出水平。 2.4 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保障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主要依赖组织的保证。各级企业领导都要融入到预算管理,选择专业人才来组织和控制。但我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的问题。许多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基层业务部门并不参加预算的编制过程,这就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而且没有基层业务人员的参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2.5 预算管理相应的控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它的编制、执行、监控和调整都应给予重视。很多企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网络和科学的管理程序,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执行的随意性很大,使编制的预算与执行的结果偏差很大;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仅将预算值与执行情况进行简单的对比计算,难以确定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预算调整权也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严重影响管理水平的发挥;另外,上级管理部门一般只在年终考核预算总体指标,未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反馈制度,成本控制的具体指标难以落到实处,对预算工作富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 企业有效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3.1 树立正确,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它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企业运行和管理高度信息共享,进而实现“四流”的高效合一。在预算管理的流程上,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层进行组织和指挥,并由各级业务及其他专业管理部门来编制并执行。 3.2 实现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以预算实现战略思想 要实现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必须明确两个问题:其一,企业战略必须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其二,企业战略与企业预算间的连接关系必须要清晰。 3.3 消除预算松弛,预算编制兼顾刚性与弹性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员工的价值观念上减少预算松弛的做法。 面向市场做预算要求编制的全面预算指标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还必须强调全面预算的刚性。当然贯彻预算的刚性原则并不是不考虑全面预算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构的变化和外部市场变化对预算指标的影响,而是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全面预算进行调整,对特殊事项进行处理,以保证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3.4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和考评环节 3.4.1 建立关键业绩考核体系,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在关键指标体系的运作中要注意两点:①设置指标时,要充分考虑生产类、技术类、管理类等职别岗位特点来确定指标内容,同时挑战目标的设置要合理,既非唾手可得,也非高不可攀;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适时讲评,及时奖励,指出缺点和不足,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2 实施重点业务预算控制和现金流量控制。企业的重点业务(如销售收入、采购、成本费用等)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所以预算内容上必须以重点业务的预算为核心。 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 3.4.3 加强信息反馈控制。建立多层级预算管理跟踪报告制度,各预算职能部门对归口预算目标进行定期跟踪分析、控制,寻找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总结,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而言是一项全新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认真对待,全力以赴,才能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shsc-horizon.com/blog/catalog.asp?cate=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