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史永翔《撬动企业业绩的三根杠杆》
导语:企业的借款期和借款额要跟企业未来要实现的收益相匹配,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融资体系。
米高梅公司——高负债引发的破产
前一段时间有关米高梅破产的消息成为了企业家口中的热门谈资。这个拥有86年历史的美国电影产业巨头,因债务方面的高额压力,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曾经制作了无数电影神话和塑造了无数经典荧幕形象的雄狮企业的倒塌,令不少人唏嘘不已。
我们通过各大媒体了解到,几年前米高梅的贷款额度就已经达到了37亿美元,每年因贷款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3亿美元,而当时米高梅的银行账户上资金仅为2.5亿美元。一心想依靠大制作大影片赚票房的米高梅,最终因无力偿债,走下了高贵的舞台。
米高梅的破产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谁是长盛不衰的。
电影行业所需的前期投入很大,因此可以通过举债的方式获得资金来启动项目经营,但借款时要考虑好企业未来的收益。如能达成预期收益,当然可以根据需求去借债;如果对未来的收益不明确,就要考虑企业能不能负担高额借款和由此带来的高额利息支出。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仍然持续增多负债的行为无疑相当于自杀。
因此,企业的借款期和借款额要跟企业未来要实现的收益相匹配,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融资体系。这就是需要企业家注意的方面:借款的额度。
但是,企业的壮大过程是需要借款的,如果企业能赚钱,需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去赚更多的时候,与其要求股东增加权益资金的投入,不如去跟银行借款。多年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股东的每一块钱,比企业的一块钱更值钱![史永翔1]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企业用赚来的钱分发盈利的时候,通常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归还给债权人,剩下的给股东分红。假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借了钱,有50%是借债权人的,另50%是股东投入的。企业运用这些资产赚了200%,那么在赚的钱里只有50%要归还债权人的借款,剩下的150%全是股东的。虽然投入之初债权人和股东的资产各占一半,但债权人只分到了小部分的收益,剩下的全都给了股东。因此,只要企业是赚钱的,股东的一块钱,就比企业的一块钱收益更大,因为他不仅赚了自己的钱,还赚了债权人的剩余价值。这样看来,股东一定是比别人赚得多!
尽管如此,企业仍要控制好资产负债比率,在享受高额盈利的同时,股东和债权人也共同承担着相同比例的经营风险。
[史永翔1]企业的借款利息率只要低过资本的盈利率,就可以通过借款来提高股东回报率,但同时必须能够控制财务风险。
更多精彩:
YTT利润管理专家www.yttclub.com
史永翔个人网站www.shiyong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