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任务主要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自建国起,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逐年递增,近十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约60%是通过建筑行业实现的,工程建筑业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
信息化初具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的渠道和网络,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不但在建筑设计、造价管理、审核审计等方面使用了大量的软件系统辅助,部分管理部门还建立了覆盖管理业务职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促进行业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发展较快的城市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
目前,全国建立的300多个有形建筑市场,将收集、发布工程信息、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信息、市场行情及工程建设法规政策信息和业务流程计算机管理融为一体,有的地区还实现了区域性联网,为沟通全国建筑市场、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信息孤岛”有待系统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加快,及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国内市场日趋国际化,国际市场日趋国内化。在机遇增多的同时,挑战更加严峻,竞争日趋激烈,使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任务。
建筑业目前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信息技术本身,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建筑业的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网上信息需要加快更新。
关键之首:“复合型人才”
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信息化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和引进人才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调查,建筑行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目前企业急需培育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行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稳定发展。
同时,企业还须建立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稳定队伍,加强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尽快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要求。
信息化要与改革同步
就企业而言,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我国建设行业现代化管理在市场化与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与国外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组织、方法、手段、人才及技术等方面。
很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进行的,体制和管理改革没有同步进行,或进行得很不彻底,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标准化才能创造价值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标准统一了,资源才能共享。企业内部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大多数建筑公司企业的现有信息系统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致使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直接共享和交换十分困难,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同时,建筑行业也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也造成建筑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信息化标准建设中要坚持应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应用国际标准,贯彻国家标准,开发和研制建筑行业标准,推广和普及现有各项标准。
合理地解决好以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将会获得更大效率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