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hi30]的博客:
http://lathi.mypm.net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改制、管理创新不同步。不少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

重视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存在短视行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工程,是技术部门的事,让信息中心办公室科技部门抓一下就行了,不能充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火车头。大多数企业的改制和管理创新进程比较缓慢,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先进的管理理念相冲突,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
、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难以成功。另外,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
、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与国外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4
、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5
、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专业咨询机构。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政府则应侧重于营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行业和社会环境。推进企业信息化,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这一根本目的,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

    1
、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意识。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重视、期待和参与程度是企业信息化获得成功的关键。因为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其过程实际上是实现从人治法治的转变。企业组织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就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坚定的信心,并身体力行,是很难推动的。

    2
、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改制和管理创新相结合,要与加强基础管理相结合。企业信息化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所以,要推进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必须对过去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和低效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企业实现信息化并从中真正受益,一个重要基础就是首先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同时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数据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全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要以信息化促进企业改制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反之,企业改制和管理创新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

    3
、积极开展培训,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主要领导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和IT技术骨干的培训;加强全员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抓紧引进和培养一批热心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还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企业缺乏的关键人才,要舍得花本钱引进。不论是培养还是引进,企业都要首先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用人机制,营造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对既精通经营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大胆压担子,充分发挥其作用。 

    4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投入较多、实施周期较长、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政府应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企业的信息化投入,这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也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必须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和力度。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帮助企业拓宽筹资渠道,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

    5
、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建设。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联网工程,提高带宽和接入速度,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保护、网络管理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修改现有法规中与信息时代不相适应的部分,尽快同国际法接轨。同时要对照WTO有关协议,建立统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企业信息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对讲信用的企业,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对不讲信用的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且相互信任的市场环境。

    6
、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工程,加强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信息化的优秀案例对广大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是最实际、最生动的教材。因此,要加大征集和推动企业信息化的优秀案例,注意对示范工程的跟踪评价并引入滚动机制,确保示范工程的示范性。同时,对失败案例也要进行总结和解剖,并从中揭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误区所在,帮助企业汲取前车之鉴,少走弯路,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

    7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重组、开展国际化经营。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使我国的产业和企业可以以平等身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在更大范围内扬长补短、发挥比较优势。但我国大多数企业还缺乏国际化经营的基础和经验,因此,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管理系统,用较短的时间,投身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同时,结合引进外资,向世界先进的跨国公司学习,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通过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创新来开拓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lathi30 发表于 2009/2/23 10:42: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