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的阶段总结
项目人生 发表于 - 2008/12/24 1:08:00

07年底写的一份项目阶段总结,共享一下。

xx管理系统试运行一个半月,在检查室、校对室、xx部和xx部的共同协助下,全体项目组成员群策群力,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该项目阶段性试用。

一、xx管理系统情况分析

1、系统存在的问题:

1)该系统亮点不突出,特色不够鲜明,自动校对作为一个提高质效的主要辅助手段,目前其作用没有体现,应加大研发的力度,使其基本达到或接近黑马系统的水平,黑马号称有4千多万条的词库。错误规则库累计超过220万条,覆盖300亿字出版物的各类文字错误。算法提高应该相对容易,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采编系统数据库不稳定,目前的问题只有升级整个采编系统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做基于采编系统的软件开发,时机是否正确?绕过采编,增加出错机率,自动化程度降低,权宜之计,是否适于大面积推广?关于手动输入的问题,我们以前提过,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在这里需要明确的问题是:

①对数据库的压力来自每隔1分钟的不断访问,主要是为了获取栏目下版面的动态制作情况。版面安排和版面变更情况每天访问一次就足够了,甚至可以设计管理端的手动(或定时)刷新版面安排情况。

②自动获取数据的网关是保证质效的主要手段,不应因噎废食,应该加以保留和完善。作为异常情况的容错设计,可以考虑加一开关,关闭实时的数据查询(在采编系统出现问题时尤为需要),改为定时或实时触发(由管理端控制)开启。

③手动输入ps号也有其优点,特别是调版后,ps号变更,自动识别无法进行或者程序实现搜索复杂易错的情况下,手工干预也是一个便捷的方法。

3)该系统是不是单纯的将笔和纸换成了鼠标与电脑屏幕?

局部小范围的试用,并不能显现该系统的在质效方面的明显提升,用户对软件的不熟练,系统本身的某些问题,一度还造成了整个流程的拖延,一个版面在流程中的时间分布,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也增加了量化分析的难度。xx报版面多,多个版同时上,也许就可以体会到该系统的真实利弊了。

4)采编流程相当复杂,系统能否真正应对自如?

流程的复杂是我们试用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焦点问题,对此我们也做了专门的分析,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应该看到,虽然国际、体育版面相对简单,但调稿、换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就为我们改进软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积累了经验,下一步的软件更新也有了针对性。

5)公司自身存在的弱点:涉足该行业时间比较短,开发实力有限,技术储备和积累都不够完备。xx报在业界有较强的号召力,借助我们的平台,公司可以做大做强,对他们来说我们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关系更多的可能是互利合作,合作有风险,我们也要适当评估一下,将风险降到最低。项目的风险可能有:

①公司无力支撑系统的继续开发,在我们投入资金后系统终止。

②开发出来的系统不适合xx报的要求,影响采编流程的正常运作(检校因出错无法进行等),甚至造成迟报。

项目不达标准,不付款;由点到面的项目推进方式,尽可能地降低运行风险;控制成本,大屏幕显示器分批采购。在现阶段,不买大屏幕,采取“纵向平铺”的显示方法,20寸的屏幕也可以应付差错修改。

 

2、试用部门对该系统的评价

试用中得到校对室和xx部的大力支持,xx部的全部编辑和校对室的所有校对员基本都熟悉了该系统的操作和使用,试用中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试用后期,即使没有我们的指导,流程也可以在两个部门运行下去。

负面意见:

①屏幕太小和长时间看屏幕,对眼睛的健康影响很大;

②屏幕代替纸样,不符合校对习惯,如看文章不连贯(打字时有停顿),不能很好把握文章整体意思。

③标注错误用笔比电脑输入快,每个字慢几秒,每天5-6个版,耽误的时间可能会造成迟报。

④电脑看样不习惯,认为由于阅读习惯,通过电脑屏幕很难发现错误。

⑤软件设计时考虑欠细致,影响使用的软件问题较多。用户感觉使用较麻烦,有抵制情绪。

软件更新慢,提出的改进意见较长时间内都没有反馈。

正面意见:

采编全流程的数字化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大家都有共识。对某些功能,如“大样比对”、“自动合样审读”等比较感兴趣。

软件本身并不复杂,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手,也有校对反映,熟练之后,看版速度大大加快,说明阅读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

 

3、优点及改进方向:

1)自动记录清样时间,可以清楚了解迟报发生在哪一个环节。检校痕迹的保留,便于查找差错。如果加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能每周分析影响早报的原因,统计分析差错情况(如差错分布的部门、时间概率等),提出改进建议,系统将更加完善。

2)采编流程管理的数字化、分析的数据化应该是报业技术发展的方向。该系统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思路,前面的路还很长。项目的推广对于优化流程来说也是一个契机,项目涉及几乎整个综合管理部门,推广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的阻力来自于系统本身的易用性和用户对系统认识的不足。随着试用的深入,当部门主任、甚至老总在大屏幕显示器上都能看到实时的显示大样,情况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大样比对是一个不错的功能,在电脑上撇样,目前的设计并没有体现电脑的优势,尤其是,一换版,比较样就找不到了。可以这样设计:在左边的栏目上将完成好的二校样、付印样和清样,分三组以图片的形式显示,下面标明版面号和ps号(如a5-23167),用户采用拖拽的方式将2个样拖到2个显示区进行比对,这样做比较直观,应对换版更快捷,如果没有换版等特殊情况,仍可以走正常流程。软件要真正发挥作用,设计上一定要贴近用户,思路上也不应墨守成规。

4)远程看大样对编委帮助很大,开发远程接入系统的模块,使编委通过vpn进入后,能登录系统客户端,浏览并参与版面制作的每一个进程。

 

二、项目小组实施情况

1、共识

项目小组成立后,全体人员热情很高,内部测试,大家都提出了很多问题,培训各部门人员,安排系统上线试用,全体项目组成员都是自愿加班加点,守在相关部门,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说,大家都很尽力。

2、提升

项目实施对项目组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熟悉流程、提升自我的机会,这一点都体现在各自的年度总结报告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

3、问题

作为技术员,我们应该把用户当客户,最大程度的贴近用户,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做出相应的分析。项目进展有曲有折,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大起大落不可取。

 

问题总是不断涌现,试用越深入,问题也越尖锐,有时确有找不到着力点,辨不清方向的感觉。受个人能力、项目组本身影响力的制约,来自编辑、检查、校对的抱怨、消极的不配合,项目每推进一步,都比较吃力,多种原因决定该项目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软件不是万能的,实施中我们需要在用户期望和系统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方法总比问题多,实施中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该系统的复杂性,抛弃一些消极、观望的情绪,树立信心,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系统能够早日上线试用。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