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jingping]的博客:
http://liujingping.mypm.net
根据学生特点实施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协调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如何才能寻找到管理的平衡点,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笔者认为,在理念和方式上,高校学生管理应当不断创新。

  激励管理与选择权利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拥有选择的权利不仅是每个学生的追求,同时也理应成为每一个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追求。

  处在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可能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其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熏染。作为高校管理者,应结合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问题,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对于学生的新观念、新想法要善于接受,主动培养开阔的视野,增强创新能力。

  当然,选择的权利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没有限制的权利必然会走向滥用。权利的选择与行使应不违反法律、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的公序良俗。在这样一种理念下,管理要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模式。

  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善于运用激励管理的工作方法。激励方法,是指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通过外在激励而引发学生思想动机的变化,增加其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将管理目标转化为个人行为准则,从而达到高校管理的目的。要把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与培养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激励他们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持久深入的内在行为动力。

  同时,要注意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对主流文化品位观念的相互融合,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对立冲突状态,建立起一条畅通的沟通渠道,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层级管理与分配权力

  面对学生挑战权威的心理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者的角色混同问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行层级管理应该是一个良性的选择。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学上的层级制问题。所谓管理的层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同样划分为很多不同的等级,包括管理学生的各类工作部门。传统的层级垂直划分过细,不利于权力配置与运作。面对新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情况,我们要建立一种扁平式的网络化的层级管理运行模式。学生规模扩大后,管理方式由以往的增加管理层次转变为增加管理幅度,使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金字塔状的管理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扁平式的层级中,各个部门密切联系,统一协作,集权与分权相统一,从而形成一种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互相联系、有效运作。

  决策管理与救济权利

  高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行政工作,校规、校纪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国家法律的规定下,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人性化和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决策管理。

  决策是一项重要的行为,在高校的工作中,决策工作必须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要使决策工作具有透明度。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合理诉求,涉及到学生具体学习、生活的规定,要听取其意见。

  现今,我们大力倡导依法治国,法治国家要求有一部良好的法律,并且人们普遍遵守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样,作为以行政手段对学生实施管理活动的高校也要如此:作为管理决策者,必须制订出一套充分表达学生意愿的、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的行政管理办法,并且按照管理规定,运用各种手段,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高校管理者还应该考虑如何保证违纪学生的权利,那就是救济权利。救济权利是学生的一道保护线,使学生能够切实维护自身利益。正是因为有了学生充分参与决策的管理规定,才有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充分信服,各种管理规定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完善救济权利,使学生不再处于弱势地位,有利于平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学生的抵抗情绪;强调一种温和和人性的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从人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传统的刚性管理、硬性强制,民主对话将受到普遍的认同和欢迎;制度的负面效应得以及时消解,从而构建起一个高校管理服务平台。

  针对管理与理性回归

  大学的功能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今天,大学的大众化与世俗化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症结在于人们过分夸大了大学的功能,强加给大学太多太重的社会责任。

  大学是学术的集散地,是启迪智慧的殿堂,而不是个人行为的评判者与监护者,对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应作过多的干涉。大学走到今天,理应回归理性,正确对待,还原本来面目。对高校管理工作的讨伐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只会造成对大学究竟怎样办这个问题的纷争与偏见。

  作为大学生,已经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高校管理者本不应该妄加干涉。但是,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大学生仍旧是被保护周到的“蚕宝宝”,这是整个社会观念和大学功能扭曲的结果。

  在与国际学术接轨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观念,还大学以本来面目。而作为高校管理者,所应做的是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为学生提供衣食住行的条件,并负责以上设施的安全,供学生选择。

  除此之外,要宣传安全管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选择对自己最优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完成学业。管理者要跳出监护人这个圈子,做学生攀岩路上可供选择的扶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定位高校管理者的角色,更好地发挥管理为学术服务的功能。

来源:

中国管理网www.themanage.cn

liujingping 发表于 2009/9/19 17:11: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