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及“佛”的理解
[ 2008/2/18 18:14:00 | By: liu.peichen ]
 

一解:莫失良机

在浙江宁波溪口镇千丈岩(老蒋避暑地)雪赛寺中,有一则故事,说是很古很古的时候,雪赛寺内有个小和尚。小和尚很刻苦,诵经礼佛十分勤奋。

小和尚住的僧房前泥土中,有一条比小和尚更勤奋更早起的蚯蚓,天不亮便啼叫。

谁能听到蚯蚓的啼叫?小和尚就听得到。

小和尚一听到蚯蚓啼叫便起床做课,做得连神佛罗汉们都赞叹,私下悄悄议论:这小和尚善缘不浅,日后必成正果,位列仙班。

一天又一天的漫长岁月,比寺前老白果树上的叶子还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和尚终于厌烦早课诵经,贪睡懒起。可恨那蚯蚓照旧黎明即啼,打扰小和尚的甜梦。

小和尚手提半壶开水,烫死那蚯蚓。

方丈下达处分通知:命小和尚自裁,到距雪赛寺东南方三里处的千丈岩舍身赎罪。

那千丈岩名符其实,悬崖足有千丈。莫说跳下去,便偷看一眼,也做三夜恶梦。小和尚只瞧了半眼,一眼没瞅完,便把双目紧闭住,双手捂严,那泪水便从手缝中流出,啼哭得山响。东吞村的屠夫,杀猪卖肉完毕,回家路过此地,闻听如此凄厉啼声,虽杀猪成性也动了恻隐之心,循声来至千丈岩。

小师父,何故悲啼?屠夫施礼问道。小和尚哭着具实道来。

屠夫听罢,突然顿悟:小师父,你伤害一条蚯蚓,方丈就命你跳崖自赎。我杀猪三千头有余,该当何罪,这崖么,应该我来跳!

说进迟,那时快,屠夫放下屠刀,纵身一跳,坠入千丈深崖,如一片落叶从参天大树上飘落,小和尚吓得一屁股坐到一块棱角尖利如刀的石峰上,竟不觉疼痛。没料眼前出现了奇迹:一刹那,从千丈峡谷到万里云天,鼓乐齐鸣,祥云朵朵,只见那跳崖屠夫,从峡谷中徐徐升腾而起,跨一只羽毛洁丽的白鹤,飘飘摇摇竟向敞开着的金碧辉煌的南天门升天而去,小和尚惊叹得连呼阿弥陀佛不迭。唉,刚才为什么自己不先跳呢?小和尚后悔了。

原来,西天佛祖怜悯小和尚平日苦修,日诵经课,很是难得。所犯烫死蚯蚓之错误,如跳崖自赎,则更见其悔悟的决心,说明这小僧善根不浅。特派仙鹤仙乐于千丈崖迎候,待小和尚纵身一跳,便叫他落在鹤背上升天而去。没料到小和尚贪生怕死,一念之差错过天机。于是被屠夫以快速顿悟法捷足先跳,又捷足先登天界佛国了。

于是小和尚在千丈崖岩畔,手捂着脸直哭得化成一块山石。

有人做如下评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谚语,便从千丈岩广为流传开来。从这则典故看来,在佛教里原来果然是人人皆有佛性,连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况吾等也算得良民了。这也告之人们,凡事亦有因果,屠刀前世已经修过多少年了,只不过六道轮回里是屠夫,而堕入轮回的却是小和尚。而从此句谚语引申开来的相关警句,便是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莫失良机

二解:尚须努力

故事一:

一般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贵,而不知道一切众生的生命可贵,更不知道慧命更为可贵!也就是说,只知道屠刀能杀害生命,却不知道心刀能杀害慧命!因为众生的识心善于分别、执著,以致起惑造业,轮回生死,因此故以屠刀喻之。

  所谓放下屠刀,即是转识成智,和回头是岸的意思,立地成佛,是理成,因为屠刀放下的开始,即是众生成佛的开始,如果不放,就永远不得成。所以说能不能成,就看你放与不放,如肯放,一定能成。以上所说的是理,现在来说事,屠刀杀害众生的生命,将来一定要受报,如果一旦闻听因果而放下屠刀,大作佛事,悔改之初,即是成佛之始。倘能依教行持,必登佛位。

  从前有位润额和尚,未出家之前,以杀羊为业,有一天又准备杀羊;羊子哀叫,刚好五祖弘忍大师来了,就向羊子说:两脚不修,活遭剥皮。羊子就不叫了,屠夫问是什么原因?祖说:前生你是羊,他是人,就在此时此地杀了你,所以现在你又杀它,将来呢!它又杀你。屠夫听完了这段话,把羊子放了,跪求出家,因其额阔,故名之。由于他勇猛精进,改往修来,果成大器!

要知世间上任何一件不如意的事物,都能影响我们慧命的安全,对治的方法,就是一个字,如果不能忍,屠刀是放不下的。要想忍,又必须把看淡些,倘若功夫做到无我的地步,自然就可以忍了。所谓放下屠刀,就是止息妄念的意思,立地成佛是理成,欲至佛位,尚须努力。至于立地二字,要作开始解,不能作马上会,才是正确的答案。(知义法师著《初机学佛决疑》)

故事二:

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假修,一念清净立地成佛,无始积习皆无现行,即因即果,殊属使人迷惑?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究系民间故事,毫无实据,迷人自扰?抑或有佛典可稽,请释以正法闻。(罗德彰)

  答:此有因成与果成之别,倘多劫修持,尚未彻悟,一闻佛音,顿悟无生,此果成也;一闻百悟,直下承当,永不再退,此因成也。顿实由渐,如食饼数枚,饱虽最后一饼,而实则后饼之饱,正有赖于前数饼也。(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故事三

释迦牟尼佛到王舍城说法。在舍卫城北郊的萨纳村庄里,住着一个力大无穷的汉子名叫央哥马罗,他信奉外道,他的老师告诉他,如果杀1000人,用被杀的人的小手指做成花环戴在头上,死后就能生到天上。

      于是央哥马罗疯狂地见人就杀,当杀到999人时,这时他母寻他吃饭,他急切地欲杀自己的母亲凑满人数,这时佛陀出现在他的面前,为他说法,并教导说:的行为真令人哀痛,连羔羊都知道要孝养母羊,你却听信外道邪师,为了生天竟然要杀害对你有养育深恩的母亲,真是禽兽不如,这种行为非但不能令你生天,死后必将堕入地狱。

央哥马罗听后,心大惭愧,啼泪悲痛,抛弃手中利剑,拜在佛陀足下,于是佛陀将之收为出家弟子。后来,央哥马罗通过精进修行终于证得阿罗汉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出于这个故事。

 

三解: 立地成“佛”

      

       这是在一次培训课上我亲自听一高人的解答。

他说,“佛”是什么?“佛”是“智慧”的化身,智慧者必行善事,也是善的化身。人性有善恶,或为善,或为恶,为善为“佛”,为恶为“魔”!

放下屠刀,弃恶从善,弃“魔”成“佛”!

俗人,总是集“魔”“佛”于一身,修身养性,多做善事,则少“魔”多“佛”;放纵贪婪,骄奢淫逸,则“魔”多“佛”少。

有人说佛教修行最高境界是“忘我”,无欲无求!如果真的做到“无欲无求”,那成了什么?“横尸走肉”!佛祖降世,超度终生,如何超度?“惩恶扬善”,而非“与世无争”。

何为“善”,何为“恶”?利人者“善”,害人者“恶”!

利人利己为大善,要多做;害人害己为大恶,绝不做。

俗人迷惑,就迷惑在利害关系上,这就需要智慧,就需要“佛”。

 

佛的正解:

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就体上讲,智有三种 :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 。第三、一切种智 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

智慧起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这是自觉。 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

因此,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凡是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

 
 
 
Re: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及“佛”的理解
[ 2013/3/13 16:18:00 | By: liu.peichen ]
 
重读此文,尤其读到如下文字, 非常惭愧 

有人说佛教修行最高境界是“忘我”,无欲无求!如果真的做到“无欲无求”,那成了什么?“横尸走肉”!佛祖降世,超度终生,如何超度?“惩恶扬善”,而非“与世无争”。

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啊,“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当时未读过一本佛经,以己之浅薄认识就敢妄论“佛”,实在是惭愧! 佛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无明(常常也说成“贪嗔痴”——不认识真相,无知愚痴,缺少智慧)造业而在六道中轮回。 

佛祖扬善是为众生早日解脱,因果规律,造恶必受恶报,而非佛“惩恶”。

 “无欲无求”也非“愚痴呆傻,行尸走肉”,唯有明心见性方能与佛心相应,否则以常人之“蚊虻”智慧而度如来智慧之海,绝不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样所能比喻的。

佛菩萨无欲无求而广度众生,因为我们本来就拥有一切,圆满具足,却为贪嗔痴这“无明”所迷惑。 唯有破除无明,早日觉悟——明心见性,方能晓得佛之心意,佛之度量! 

原本无我,何来忘我!呵呵——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