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ooks.chinardm.com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导 航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
 
第三章 第一节 从软件开发外包到全球化软件开发

  1、SAP公司和SAP在中国发展简史

  在开始讲述SAP中国研究院是如何从软件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的故事之前,我想还是先来粗线条地勾勒一下SAP和SAP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在巨星云集的全球IT产业,对一般大众来说,SAP Systems,Applications,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中文翻译为思爱普),似乎并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大众概念中,一提起全球IT产业,最早浮现在脑海中的可能是Windows的拥有者微软、计算机产业的缔造者IBM这样拥有个人应用产品的IT企业。因为我们几乎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用到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使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其实,这个总部位于德国海德堡附件沃尔多夫市(Walldorf)的软件企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提供商。还有一个你可能不知道,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像微软和IBM这些叱咤风云的跨国IT巨头,都是SAP的客户。这些还仅仅是SAP在IT产业的重要客户,截至目前,《财富》500强企业中有80%都有使用SAP的系统;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里,已有超过32,000家用户正在运行着100,600多套SAP的各类管理软件。不少企业家和管理学领域的学者,经常把SAP亲切地称为“世界500强背后的管理大师”。

  SAP公司是1972年在德国成立的。当时,迪特马•霍普(Dietmar Hopp)、哈索•普拉特纳(Hasso Plattner)牵头的5名德国IBM系统咨询的年轻人,意识到越来越多大企业需要用标准化的商业流程管理软件来替代当时极其昂贵的定制软件,而他们当时的雇主还一心专注在如何卖出更多的大型计算机上。他们相信,IBM正在错失一个潜力巨大的管理软件市场,于是在1972年决定创立自己的公司。他们当时的愿景是,为企业客户提供更有效的标准化企业商业流程管理软件。这间公司,就是今天的SAP,而创始人之一的哈索•普拉特纳目前还担任着SAP公司监事会主席(Chairman of Supervisory Board)。

  我是1992年在德国加盟SAP公司的,那时的SAP还不过是一间中型的软件公司。让SAP成长为全球顶级管理软件企业的旗舰产品是赫赫有名的R3系统,当时R3的核心研发团队也不过40人左右,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了R3的研发。发展到今天,SAP公司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雇员总数超过38,400名,并在法兰克福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多家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全球软件巨头中,SAP公司是最早与中国进行合作的企业之一。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SAP公司便已开始同中国的国有企业展开合作,并取得了成功经验。1994年底,SAP公司在北京建立了代表机构,就是那个时候,我被派到中国负责办事处筹备工作,弹指一挥间,已经十多年了。1995年,随着SAP公司与跨国公司在华机构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的深入,SAP在北京正式成立SAP中国有限公司,并陆续建立了上海、广州、大连分公司。目前,作为中国ERP市场的绝对领导者,SAP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年度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2、SAP中国研发的发展历程

  在SAP公司里面,SAP研究院体系(英文称为SAP Lab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有兴趣访问一下SAP公司的全球网站(www.SAP.com),在SAP公司介绍这一栏的下面有一个专门介绍SAP全球研究院体系的子栏目。目前,SAP公司除了总部以外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印度、保加利亚、匈牙利和中国七个国家设立了研究院。从SAP公司的发展来看,SAP研究院是SAP在全球企业管理和协同商务解决方案领域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在SAP全球的几大研究院里,聚集了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软件人力资源,负责研究、设计和交付全球领先的软件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和扩展SAP的商业套件。

  从名字上来看,大家可能会觉得,SAP研究院似乎带有几分学院派的味道,但作为企业研究院,SAP研究院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成为一家高效的产品研发机构,将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创新技术融入SAP的产品,创造性地契合企业客户的管理需求,保持对竞争对手的绝对领先地位。整个SAP研究院体系是高度市场导向的,整个研发过程都密切关注市场,关注客户。这和SAP公司客户导向的文化是一致的。SAP全球流行的主要软件产品,如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ERP)、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CRM)、各种行业解决方案、SAP All-in-One(A1)和SAP Business One(B1)等中小企业解决方案以及面向服务架构时代的SAP NetWeaver技术平台基础架构,背后都蕴藏着SAP全球研究院体系的创造性劳动。

  我1994年开始从SAP北美研究院来到中国,最初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SAP中国办事处筹备、客户和合作伙伴培训以及咨询和运营等工作。从2002年春天开始,SAP董事会开始让我专心筹备建立SAP中国研究院。到了第二年初冬,也就是2003年11月20日,SAP中国研究院在上海正式宣布成立。SAP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暨SAP全球研究院体系负责人曾彼德博士(Dr.Peter Zencke)不远万里亲赴上海主持了SAP中国研究院的奠基仪式。但SAP中国研究院并不是说像大爆炸一样一下子就成长起来的,她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像“十月怀胎”一样非常痛苦但又充满希望和喜悦的孕育过程。从组织机构的沿革来说,SAP中国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SAP中国研发中心,但它的最早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SAP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伊始。经过这10多年的蜕变,我感到非常骄傲的是,SAP中国研究院已经从最初服务中国客户的本地化机构羽化成蝶,跃居全球SAP全球第四大研究院。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SAP中国研究院(包含它的雏形和前身)的成长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5年到2001年底,这段时间,SAP中国研究院基本上处于以项目为基础的外包开发的阶段,这是SAP中国研究院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阶段;第二阶段,从2002年初开始,随着SAP中国研究院羽翼渐丰和与SAP总部信任关系的提升,SAP中国研究院不再局限于承接其他地区的外包项目,而是开始拥有了一些产品的管理权和所有权,进入基于产品的开发阶段,这是SAP中国研究院能力的一次重要跃迁,第三阶段,从中小企业解决方案SAP Business One开始,SAP中国研究院在拥有一些产品的项目管理和所有权基础上,开始进行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业务流程、开发与测试和市场导入等覆盖整个软件产品价值链的全方位创新,进入形成创新价值链的发展阶段。这种基于产品的开发与基于价值链的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SAP中国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在全球研发体系中的地位,有效地保证了不断为客户和市场创造价值。

  回首我们在中国走过的这十余个春秋,虽然有很多艰辛和汗水,但从SAP中国研究院的成长中,我收获更多的还是成功的喜悦。SAP中国研究院最终实现了从最初专注服务中国客户的本地化机构,到面向全球客户提供领先产品的国际化的一流软件研发机构的提升,实现了从软件制造,到软件创造的跃迁。这种从制造到创造,从中国本土到全球市场的战略跃迁,正是许许多多的中国本土软件企业这20年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作为这个激动人心过程的亲历者,我非常愿意和关心中国软件发展的同仁一起分享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辛酸、快乐和经验。

书籍连载 发表于 2009/2/25 10:3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