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2 15:03:10
项目的成功=找到平衡点

  什么是项目的成功?

  参加工作的时间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不同。工作一年左右的时候,答案可能会是“按用户的要求,按时交付使用。”工作三年左右时,答案会变成“基于给定的成本预算,按照需求规格,按时交付产品。”工作五年左右时,我们不禁深思到底什么算真正的成功呢?

  Standish group(美国专门从事跟踪IT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权威机构)给出了成功的、不太成功的、失败的经典定义:

  >> 成功的(Successful):“按时完成,费用不超出预算,而且所有特性和功能都符合原先的设计规格。”

  >> 不太成功的(Challenged):“已完成而且可以运行,但费用超出了预算,没有如期完成,拥有的特性和功能少于原先的设计规格。”

  >> 失败的(Impaired):“在开发周期的某个时刻项目被取消了。”

  其实这个问题本没有标准答案,我认为成功应该是:找到客户和软件公司两者愿景的平衡点。即,通过变更管理客户需求的变化,达到分阶段交付用户使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使软件公司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那么客户和软件公司的愿景都是什么?

  >> 客户愿景:能够满足业务的不断变化,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 公司愿景:费用不超支,时间不延长,符合评审通过的设计要求,交付用户使用。

  那么项目成功的平衡点又是什么?

  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分析用户业务变化对项目产生的影响。

  结合这些年的项目经历,抽象出两个典型的项目类型,以下称“项目A”和“项目B”。它们在开始时的计划都是交付200项功能。

  项目A按预先计划,在项目结束时一次性交付了最初计划的200项功能,但客户发现其中大约30项功能没有太大用处,而另外30项有用的功能要等到下一个项目才能实现。

  项目B在进行过程中,客户进行了一次业务调整,软件公司通过变更管理纳入了90项新的功能,并搁置了50项用处不大的功能。按预定工期交付了第一个可用版本,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交付一个更新版本,最终交付了240项功能。

  项目A,站在软件公司的立场上是成功的,按时间、按成本完成预先约定的任务;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却有30项有用的功能要等到下一个项目才能实现,没能满足业务的变化需求。

  项目B,站在软件公司的立场上虽然没能按预先计划完成200项功能,但却满足了用户第一阶段的使用,且通过变更管理满足用户的需求变化;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满足了自己业务的变化,获得了自己需要的可用的软件产品。显然项目B找到了成功的平衡点,即:满足了客户的要求,软件公司也能接受。

  我们经历的项目大多数像项目B,经历着业务变化。基于找到的项目成功的平衡点,软件公司可以通过变更管理流程实现项目的变更,不产生项目蔓延,使变更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即:1)用户通常向项目经理提出变更要求;2)项目经理分析变更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包括实现需求的技术手段和时间,对项目工期的影响;3)影响较大的,须报上级领导,并组织招开会议,集体讨论,得出理想的解决方案;4)编写需求方案;5)通过评审;6)组织人员进行研发;7)变更后的测试及发布;8)变更后的监控。变更目的是否达到,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基于找到的项目成功的平衡点,用户能够给出合理的分阶段的交付时间。这样,虽然延长了项目整体的交付时间,却保证了项目整体的稳定性,提高了项目质量,减小了项目风险。项目的成功就是找到“平衡点”,既是客户的成功,也是软件公司的成功。

子墨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时间记忆
我的相册
$show_photo$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最新回复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