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7634]的博客:
http://john7634.mypm.net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安全风险十分密集的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如何充分整合、利用所具有的资源,减少和控制生产中的风险,降低生产施工中各类安全事故的损失,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除了项目前期立项的决策和设计阶段质量的不合格造成工程实体的安全隐患以外,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安全风险最密集,发生安全事故最多的一个阶段。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巨大,因此针对建筑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和研究有着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事故、发生危险,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慨率。由于上述的特点,或者说是不利之处,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工业生产相比,成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

  由于建筑施工的流动性,使得人员之间的配合、机具之间配合更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引起事故发生;使得人员的劳动力造成浪费,机具的损耗增加,难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使得原材料的质量难以控制,引起工程质量事故;使得施工的组织和管理难以适应各种环境,难以达到最有效的状态。由于生产的多样性,建筑物复杂多变、各不相同的特点,使得建筑施工的难度提高,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对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的要求也更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

  出于生产周期长、实际施工时的赶工期,使得施工组织管理工作难度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提高,人员安全措施的落实困难,造成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由于建筑施工在大部分时间是露天作业、野外作业,所以,就更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在受到影响时,损失会更大,后果会更严重,修复和重建将会更加困难。由于建筑施工的高空作业较多,使得人员伤亡的概率增加,不但施工人员本身容易发生伤亡。而且还造成过路人的伤亡,这可以说是建筑工程人员伤亡事故的一个特点。

  遇到地质条件差的建筑场地时,建筑施工,特别是基础施工的困难将增加,发生各种事故的危险也将增加,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不利影响也随着增加。此外,由于建筑物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处于最软弱的状态,荷载承受能力最低,任何不利的作用和预料之外的荷载,都将给建筑物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损坏或破坏,或者引起该建筑物周围其他财产的损失、人员伤亡等。
  2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产生的途径分析

  基建工程施工,一般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及试运行等几个阶段,这其中产生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2.1 人的不规范行为

  由于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员工误操作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由于施工设计中对安全风险考虑不充分,可能导致施工中发生事故。
  2.2 物的不安全状态

  基建施工离不开具体的设备、工具,如果这些物质条件处于不良的使用、运行状态,则有可能导致相应的事故。例如,运输车辆制动系统失而驾驶员未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行驶途中的车辆伤害;脚手架搭设不牢、超载导致倒塌或人员坠落等。
  2.3 环境的不适应状态

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隧道、陡坡、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如果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毒蚊虫、凶猛动物等,则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一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洪水、飓风)可造成意外事故。
  2.4 其他方面的不利条件

  由于设计部门的资质不够、施工方案中关于安全风险考虑不充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发生事故;另外,各工种交叉作业时安排不当,可能相互间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发生事故。

  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处理方法与风险管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均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作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而言,除了采取以建筑工程一切险及职工(或雇员)人身伤害事故险等的工程保险方式的风险转移外,风险控制是最重要的了。

  3.1 风险控制的原则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1)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2)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3)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3.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一般方法有:1)确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2)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3)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4)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5)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6)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7)发现事故苗头、隐患,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3 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控制

  1)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建设施工安全地方(城市)政府规章、制度体系,配套的和全社会、主要专业门类齐全的实施细则,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2)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3)应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目前市、区两级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设置薄弱、人员配备不足、无专项开办经费。这些都反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困境。

  4)制订和完善城市建设安全技术政策:一方面应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保证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费为不竞价费用、专项费用;另一方面应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采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建设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风险。例如: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在城市街区的工程深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降水、隧道凿进的施工技术方案审查应考虑周围和地面已有建筑、设施的安全,不但要考虑支挡和支撑结构安全,还要采用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旋喷桩或冻结技术等)。又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5)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

6)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对可能影响社区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地段)、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工作)。

  7)采用先进电子监控技术和监测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现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及部位监控。

  8)建立城市建设施工安全(政府的)和项目施工安全(企业的)联动应急救援预案和运行机制。
  9)制订和实施对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评价)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john7634 发表于 2014/12/3 12:11:29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