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博客社区-ShineBlog.com 
优秀项目管理者的必修课程
2014/12/15 16:31:20

  项目管理专家,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会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L)认证PMP,美国培训协会(AACTP)国际认证高级培训师,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会员,北京项目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微软认证MCSE\MCDBA,信息产业部注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师,CISA(信息系统审计师)。

  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运用到项目活动中来满足项目目标。它包括两类活动:一是技术活动(如软件项目中的写代码、建筑项目的砌砖、晚会项目的节目彩排等);一是管理活动(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这些在每个项目中相似)。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管理的角度,以生活中的一个小案例来剖析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案例】

  晚餐项目背景:在某月某日,我在家准备晚餐。决定开始项目的时间是下午4点,涉及到的项目干系人就是我和我爱人。

  为什么使用这个案例?首先,可以确认它是个项目,因为,对我而言,它符合临时、独特、渐进明晰的特点。其次,这是个小项目,同样涉及到技术活动(炒菜)和管理活动(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小项目的好处是,容易理解;最后一点,这个项目大家都比较熟悉,便于集中精力学习项目管理过程上。

  项目启动

  “好的开始是项目成功的一半”,项目成功的标准就是实现项目目标,而目标就是在启动时来确定。具体而言,此过程要分析干系人、确定项目目标以及找出制约因素和假设。

  识别干系人

  项目干系人就是和项目相关的人,他们要么参与项目过程,要么会受到项目影响,或影响到项目。例如奥运会项目各国运动员、教练、奥组委人员、志愿者等都属于第一类干系人,北京市民就属于第二类干系人,还有些施加影响和干扰的国际势力属于第三类人。每个项目都有很多干系人,通常你没有识别的干系人会对项目的进行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启动首先要识别干系人。

  晚餐项目中干系人的识别非常简单,即我和我爱人。我爱人是项目发起人,发起项目并提出对项目的要求,我爱人也是团队成员中的专家角色。我是项目经理也是团队成员,我负责策划实施整个项目。同时俩都是客户。假如决定外出吃饭,饭店也算是干系人,假如项目包括外出买菜,菜贩子也属于干系人,具体而言,他们都是供应商(提供项目所需要的原材料和服务)。

  分析干系人的需求和影响

  项目成功的标准客观上是实现项目目标,主观上是干系人满意。满意的前提是了解干系人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是干系人不明确表达自己潜在的需求,项目经理需要有优秀的沟通能力了解其潜在需求,另一点就是项目干系人往往需求不一致,而且有时候会矛盾,项目经理需记录下来他们各自需求,并进行平衡。在大型项目中,如果涉及到多方干系人,项目经理还需要评估他们对项目的影响力和影响是正面的负面的,项目经理需要高度关注哪些影响力较强的干系人。

  作为发起人和客户,我爱人的需求是:希望我独立完成项目;能够保证饭菜有一定的质量水平;饭菜样式搭配要合理;项目要尽快完成,因为她晚餐后需要练习瑜伽,同时希望基于家里现有原材料进行。作为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我的需求是:希望全程得到专家的技术支持;建议关键任务(如炒菜)由专家亲自完成。影响力评估,我们俩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因为在家里她是领导,她的影响力比我大一点。

  确定干系人目标

  在了解项目干系人需求之后,需要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目标。目标和需求不同,需求是一种感觉,而目标必须是符合SMART原则的(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的、有时间限制)。项目的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描述:范围(做什么不做什么),进度(什么时间做什么,用多长时间完成),成本(花多少钱),质量(做到什么程度为止)。

  经过项目干系人多次交流,确定晚餐项目的目标如下:

  (1)范围目标:成果必须包括四菜、一汤和主食(米饭或馒头),搭配上需要有荤有素、有饭有汤、有凉有热。

  (2)进度目标:项目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当前时间是下午4点,完成时间为下午6点,这样才能保证7点半参加锻炼。

  (3)质量目标: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4)成本目标:直接成本是原材料成本,间接成本是水、电、气。

  确定目标优先级

  通常干系人会提出很多目标,有些目标有时候是矛盾的,比如希望范围要多、进度要快、成本要少、质量要好。当目标较多时,需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精力满足关键目标。

  案例:

  经过使用目标优化矩阵(见图表1),最终确定目标优先顺序:进度、质量、范围、成本。

  找出制约要素

  制约要素就是当前存在的会对项目实施有限制的因素。如在培训项目中教室的大小、在工作中大多数项目事先确定的预算、事先确定的日期等等。了解这些,可以让计划更可行。

  晚餐案例的制约要素列表:

  (1)必须使用家里现有原材料。

  (2)工具有限:电饭锅、铁锅、菜刀都只有一个。

  (3)厨房面积有限。

  (4)我的工作经验、能力、水平有限。

  找出假设

  假设就是项目成功的前提条件。如为了培训如期进行,需要老师能够及时到场、学员能到场、投影仪能正常工作,这些都是假设。假设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不成立就是风险。假设需要渐进明晰,开始了解少,在项目进行中需要逐步确认。

  晚餐案例假设条件列表:

  (1)有电、有气、有水。

  (2)铁锅、电饭锅、菜刀、切菜板都是可用的。

  (3)原材料有蔬菜、有肉。

  在此案例中,项目干系人较少,需求较一致,项目干系人容易识别,而在实际项目中,大多数项目涉及很多干系人,识别干系人是非常关键的任务。此外干系人的需求往往很模糊、表达不明确,而且,有些干系人的需求相互矛盾。这是在启动过程中,项目经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项目经理具备的能力包括:沟通(和陌生干系人会面,迅速建立良好的关系)、谈判(用来共同确定目标)、说服(让干系人相信你,听从你的建议)、观察力(对环境的观察、理解)、决策力(准确做出判断,必要情况下帮助干系人做出选择)、协调(和不同干系人沟通,召集会议等)。除了上述六个基本步骤之外,大型项目还需要正式任命项目经理、建立项目管理团队等工作。

  项目规划

  “没有做计划,就是计划失败”。做计划就是找出实现项目目标的途径。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项目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定义范围

  范围就是做什么不做什么,在计划的开始,首先需要和干系人交流,确定项目的具体成果有哪些,以及项目的边界。然后,可以使用WBS(工作分解结构)来有效组织成果。WBS是个结构化的图表,特点是简单、直观,可以让干系人对项目成果、以及成果之间关系有清楚的认识,因此被广泛的用在项目范围确认、资源分配等活动中。WBS通常使用框图来表示,上面组成部分比较粗略、下面组成部分详细,最低层称为工作包。WBS里面的组成部分,多是名词,基本上都是成果。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两种分解方式来制订WBS:第一,按成果来划分;第二,对于时间较长的项目,很难对所有成果有清楚认识,可以首先按阶段划分,然后再对阶段的成果进行细分。

  制定WBS是个反复的过程,需要和干系人反复讨论。下面是我的晚餐项目的WBS(见图表2),上面粗略,下面详细,分解过程基本遵循了项目的目标。最低层都是工作包,都是名词(炖排骨在这里是个菜名)。最初的WBS下面主食包括了米饭、馒头、油饼;由于面食做工复杂,考虑到时间限制不妥,假如外出采购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因此被砍掉,最终确定的主食工作包为米饭。

  定义活动

  通过WBS清楚了项目的范围和项目的具体成果,接下来,需要确定项目必要的活动。节省时间的最好方法是只做必要的事,什么叫必要的事?就是能够创造成果、对项目结果有影响的事情。很多人在日常工作中,习惯于行动,不习惯于思考事情的必要性,导致事倍功半。如何确定哪些活动是必要的。可以对WBS中的每个工作包进行分解,要思考为了得到这个工作包,需要做什么具体的活动。此刻,可以使用活动清单(见图表3)来组织活动。

  在晚餐项目中,我对要得到的米饭进行了深入思考,发现得到米饭需要淘米、下米、煮饭三个活动。在借助专家的协助,我对其他成果进行分析,列出了得到成果所需必要的活动,并对必要性进行了评估,是否必要就看是否能产生成果,而且成果要么是WBS低层的工作包,要么就是必要的过程性成果。为了节约纸张,我对活动进行了简化。

  估算活动资源和历时

  首先需要估算资源,然后估算活动历时,因为某个活动历时会受到资源投入的影响,影响有两个:第一,大多数活动,资源投入越多,活动历时越短;第二,同样一个活动,不同资源来完成,时间可能也不同。

  资源估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类比估算法,根据上次搞某个活动需要使用哪些资源,分析这个活动的资源,这通常要求估算的人员是专家,有丰富的经验;活动历时估算除了使用类比估算法,还可以采用参数估算法,这适合依赖于投入资源数量的活动,比如需要消灭100个包子,一个人1分钟能吃1个,假如10个人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10分钟。参数估算法不适合固定历时的活动,比如培训、会议,通常参加资源的增加,活动历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完成估算工作后,通常把资源、时间信息写入活动清单,大型项目需要建立单独的文档对每个活动进行描述。

  在晚餐项目中,我使用了专家判断,通过请教我爱人,估算了每个活动的资源和活动。实践中,专家判断也是常用的方法,假如项目经理本身有丰富经验,也可以直接估算每个活动的资源数量,最终累加每个活动的资源可以确定项目总体资源数量。历时我们采用分钟作为单位。

  确定活动逻辑顺序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在确定哪些是必要的活动之后,需要对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来优化排序。确定排序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对每个活动进行思考:在开始它之前需要完成哪些活动?在这个活动结束后需要开始哪些活动。之前的叫“前置活动”,之后的“后置活动”。活动之间的关系表达,最常用的是“完成——开始”。在分析完顺序之后,为了清楚、直观地表达活动逻辑关系,可以绘制网络图(见图表4)。通过网络图,可以让员工更好的相互配合,减少管理者在协调方面花费的时间。当完成网络图之后,把活动的历时写进去,就可以找到最长的路径,这个路径就是关键路径。关键路径上的活动需要高度关注,因为关键活动的耽误,会导致项目进度出现问题。

  图表4就是晚餐项目的网络图,可以看到关键路径为“洗排骨、炖排骨、装盘”,历时为121分钟,项目的要求是120分钟,超过1分钟,怎么办?需要做进度压缩。进度压缩的方法有四个:①赶工,增加资源投入;②快速跟进,把本来先后顺序的,调整为同时进行;③砍范围,例如在这个项目中,如果必须120分钟,就不装盘了,就锅啃;④技术改进,缩短历时。在此案例中综合考虑了上面四种方法,①和②不可行,③不文雅,④没有找到方案,最终经过召开变更控制委员会(重大干系人组织)讨论决定,项目基准调整为在121分钟完成。

  完成项目进度表

  网络图能表达逻辑关系,可活动历时体现的不够直观,为了让管理层直观、清楚地了解项目进展,可以使用甘特图来表达最终的进度表。甘特图(见图表5)通常左侧列出活动名称,右上方显示时间标尺,右方用横道表示每个活动的历时。

  在晚餐项目中,因为项目总体历时为2小时,所以时间标尺以10分钟为单位,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项目历时进行调整,如果项目历时比较长,时间标尺可以按月、周、天来表示;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如果给企业高层看,可以看按季度、月份;如果指导实施人员,可以按周、天、甚至小时都可以。

posted by 牛草草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