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度]的博客:
http://gandudd.mypm.net
员工流动应该是管理的常态
 血蓝石头:老师,现在许多企业的成员已经以80后、90后为主,现在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员工流失率高,怎样管理80‘90后,怎样提升员工满意度。老师有时间了发表这方面的观点供大家学习,参阅。

    看到一篇文章,麦当劳员工的离职率超过100%,但高离职率并没有成为困扰麦当劳的问题,麦当劳的管理、品质也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曾经认识一个在可口可乐工作的朋友,两年后有事去找他,早已经离职。不仅该员工离职了,销售部门的员工在两年内基本换了一遍。可口可乐,可是在最佳雇主排行榜靠前的企业。这么高的离职率,并没有影响可口可乐的声誉,也没有影响可口可乐的正常运行。

    有文章说,美国人一生至少要搬六次家,多的要搬几十次,迁徙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迁徙通常意味着要换工作,那么,美国人一生平均要换多少次工作呢?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下列几组数据: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教授、经济系主任斯蒂文斯(Ann Stevens)说,一个人一生从事七份工作。

    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表示,研究者目前所了解到的只是,刚参加工作的人会频繁换工作:16至19岁的就业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20至24岁的就业者中有一半的人,在一年之内更换了工作。

    劳工统计局经济学家彼雷特(Chuck Pierret)长期以来一直在进行一项研究,以更精确地统计美国人长时期以来的工作稳定性状况。此项研究始于1979年,共有10,000名14至22岁的美国人接受了调查,目前最近的数据显示,这组调查对象在18至42岁之间每人平均从事过10.8份工作。

    1996年普通美国人为现有雇主的工作年限是3.8年,2000年是3.5年,2008年是4.1年。

    上述数据不尽相同,但支持同样一个事实:美国人经常换工作,或者说经常跳槽。

    我曾经想在网上搜索美国人为什么频繁跳槽的美国,结果都是探索中国人为什么中西的文章。

    我很困惑: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困惑于跳槽,而美国人没有这么大的困惑?

    我们原来以为差企业的离职率高,让我们想象不到的是,好企业的离职率其实往往高于差企业。我甚至发现,有些差企业的员工稳定性高得惊人。

    跳槽高峰通常发生在两个阶段:一个是初入职场阶段,因为单方或双方不满意而离职或跳槽;二是有了职场经验后,为了寻找更好的平台而跳槽。

    一般来说,对于差企业,初入职场的员工跳槽率较高。这是因为差企业选拔员工把关不严,培训不够所致;对于好企业,有职场经验的员工跳槽率较高,只要晋升通道受阻,很多人会选择跳槽。并且,优秀企业的经历往往是跳槽后求职的筹码。

    跳槽率高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发现,一些普通企业的跳槽率低,是因为员工缺乏职场竞争力,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特别是一些小企业的员工,他们的技能只能在某个企业生存,离开这个企业就毫无价值,他们当然不愿意跳槽。这样的企业,跳槽率低,形成的是“酱缸”。

    我服务过一家上市公司,也是行业龙头,公司位于深圳。深圳人本来跳槽率就高,加上又是行业龙头,是全行业的企业猪头的目标。于是,这家企业被称为行业的“黄埔军校”,凡是从这家企业跳槽的人,基本上职务升一级,工资涨一倍——这么大的诱惑率,想不跳槽都难。然而,这家企业似乎对跳槽有免疫率,跳槽虽然对正常管理有影响,但影响却很小。一茬员工跳槽了,另一茬员工很快就成长起来了。并且出现了另外一个现象:跳槽的员工虽然短期收入提高,职务提升,但总体进步远远低于在公司内部提升的速度,很多跳槽员工回流。一般来说,中国企业的业务员基本上实行划片包干,而这家企业周期性地让员工互换市场。也就是说,员工如果不跳出去,就让员工在内部跳。我甚至发现,一个中高管跳槽,有一群人会非常高兴。因为中高管跳槽,必然要在内部递补,于是,一批员工有了机会。比如,总监跳槽,大区经理有了递补机会;大区经理升职,省区经理有了递补机会。如此类推,一批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感度 发表于 2014/12/29 17:11:34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