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度]的博客:
http://gandudd.mypm.net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工程承包在我国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众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企业在风浪中历经种种磨难,饱尝酸甜苦辣,终于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许多企业的业绩也已跻身国际大承包商的行列。
  加入WTO后,我国国际承包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 , 各国取消了或正逐步取消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中国公司的限制。因此 , 越来越开放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为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潜力巨大 , 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获得机遇的同时 , 我国国际承包企业也迎来了挑战。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调动多种资源共同完成 , 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有创造性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 ,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 内、外资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 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我国企业以往靠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优势抢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被削弱。因此 , 将国际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由原来的纯劳动力密集型资源转化为技术、管理密集型资源 , 成为提高我国国际承包工程竞争力的关键 , 也就是说 , 必须从依靠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向依靠劳动力的质量优势。 
  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大体可分为一线直接操作的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作业人员)和从事技术性、管理性工作的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管理人员)两大类。由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国际性特点, 工程项目往往并非在本国进行, 出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利益的考虑, 国际承包企业难免要在项目所在国当地雇佣人员参与项目的建设。因此按人力资源的来源不同, 又可将其分为本国雇员和非本国雇员两类。 
  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分别具有如下的特点: 
    作业人员。从目前我国建筑工人的队伍来看, 其主要构成还是来自农村和较贫困地区的民工。他们的家乡往往缺乏物质资源, 缺乏就业机会, 难以维持自身及家庭生活, 更无条件致富。由于工程项目所在国社会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及项目本身建设条件的差异, 赴国外参加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待遇可能随各类补贴的提高而比国内高出很多。因此, 这类人员的目标一般都比较明确 , 总体而言都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而参与项目的。 
  管理人员, 又可称为知识型雇员。由于他们年龄、阅历、从事的专业等方面的不同, 他们参与项目的目的差异较大。有的可能为了薪酬的提升, 有的可能为了丰富自身的工作经历, 有的可能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 有的可能为了能有机会到国外开眼界长见识, 还有的可能只是为了改换一下工作环境等等。知识型雇员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 具有较高学历, 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往往把工作的成果作为自身的目标, 而单纯的物质报酬目标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来自本国的雇员。他们虽然都是我国国内派出的人员, 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可能分别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性格、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 各有各的个性特点, 虽然都使用汉语, 也会有各种方言的差别。出门在外, 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饮食不惯、思乡之情等等均在所难免。本国雇员往往面临语言、饮食等方面的障碍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来自项目所在国的雇员。他们可能是项目所在国的国民, 也可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外来打工者。因此, 他们的成分十分复杂, 语言、文化、信仰、生活习惯、工作作风各异。相对我国派出的人员而言, 他们大都比较适应项目所在国的生活环境, 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 基本具备在当地自立生活的能力。 
  这些特点的存在, 无疑增大了管理者的管理难度。根据上述特点, 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管理, 应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进行。 
感度 发表于 2014/12/3 21:02:25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