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博思咨询]的博客:
http://ranbos.chinardm.com
认证不是产品拿到市场去卖的最后一道工序
认证不是产品拿到市场去卖的最后一道工序
                                                                      文/谢长华
IPD是一个研发管理流程,是被国内外很多知名公司证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一套管理理论。它认为产品研发是一种投资驱动行为,以市场为导向,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要求团队化(跨部门协同),流程化,平台化。
就我的理解,它实际上要求产品研发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在市场中接受检验和提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跨部门合作,实行并行的,结构化的开发流程;要设置若干节点,对产品开发流程,质量,成本和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要求注重平台建设,一个好的产品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而好的技术平台是快速建设产品平台的支撑和保障。
下面就我自己的工作与公司实际情况谈一谈IPD流程应用于认证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公司目前的产品认证主要由研发中心推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由个别人推动,好像与其他人,其它部门无关;需要的文档,相关产品资料无从获取;认证人员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特点不十分清楚;研发工程师对满足标准满足功能需求方面所做的工作,比如安规,EMC或接口方面的设计不明晰;对要提交的样品心中无数,这是很不正常的;产品认证缺乏组织保证,缺乏内部测试保证,也缺乏必要的流程和规范。
再有就是:,产品认证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基本上是领导认为某产品比较有把握或者市场上卖的好,就会把该产品拿出去做认证。
结合IPD流程,我认为,产品认证不是产品拿到市场去卖的最后一道工序,就像婴儿出生去开一个出生证明那样简单;也不是认证工程师一个人的事情,认证工程师也不能简简单单拿着样品去做认证,应从流程的开发验证阶段,就应全程参与产品开发进程(甚至包括计划阶段);应充分分享产品开发文档资料,参与产品开发评审及技术发布,协助产品经理做好相关认证点和测试点的分解工作,协助产品经理做好相关规划,如EMC和安规规划等;帮助研发工程师完善功能设计,EMC和安规设计等(包括接口设计,兼容性设计等等);充当第三方监管和参谋的角色;在认证过程中,对第三方反馈的信息要及时书面沟通,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与PDT和PMT等沟通,协调解决。
为了保证认证经验及资料得到传承,应建立一个认证与文档共享平台;对相关标准(尤其国际标准)要研究透彻,做好翻译工作等等。
相关产品内部测试规范和测试流程要以相应的国际标准为基础,测试设备配置要以认证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总之,认证是一种公司产品走向市场成功最基本的保证,就像一个人的身份证明一样,关系着公司能否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的关键。
原文发布于蓝博思咨询:http://www.ranbos.com/thread-402-1-4.html
蓝博思咨询 发表于 2013/3/4 10:54: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