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时间记忆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最新回复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show_photo$
站点信息
2007/1/1 22:04:00
《老子》25-56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i][63]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ii][64]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iii][65]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iv][66]虽有荣观,燕处超然。[v][67]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vi][68]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vii][69]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viii][70]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ix][71]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x][72]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不忒,复归于朴。[xi][73]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xii][74]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xiii][7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xiv][76]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xv][77]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xvi][7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xvii][7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xviii][80]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xix][8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xx][82]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xxi][83]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xxii][8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xxiii][8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xxiv][86]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xxv][87]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xxvi][88]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xxvii][89]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xxviii][90]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xxix][91]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xxx][92]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xxxi][93]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xxxii][94]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xxxiii][95]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xxxiv][96]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xxxv][97]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xxxvi][98]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xxxvii][99]

第三十八章[xxxviii][100]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xxxix][101]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xl][102]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xli][103]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xlii][10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xliii][105]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xliv][106]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xlv][107]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xlvi][108]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xlvii][109]弱者道之用。[xlviii][11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xlix][111]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l][112]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li][11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lii][11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liii][11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liv][116]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lv][117]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lvi][118]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lvii][11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lviii][120]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lix][121]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lx][122]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lxi][123]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lxii][124]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lxiii][12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lxiv][126]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lxv][12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lxvi][128]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lxvii][129]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lxviii][130]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lxix][131]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lxx][132]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lxxi][133]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lxxii][134]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lxxiii][135]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lxxiv][136]大道甚夷,而人好径。[lxxv][137]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lxxvi][138]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lxxvii][139]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lxxviii][140]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lxxix][141]故为天下贵。[lxxx][142]

swzjq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http://yytc.myp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