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有关杜甫《江南春绝句》的诗句,最早要追溯到童年时光,而最近的一次偶然重温,细心品读后,竟感慨万分。诗句道: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寥寥数语间,一幅美丽灵动的生活片段已经跃然纸上。不得不感叹,诗人的匠心独具,尽管时过境迁,这篇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却能够成功逾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闭上眼,仿佛彼情彼景就在眼前,甚至心同感受,诗人当时的惬意情怀似乎也透过这只言片语,传染给了我。无怪乎,这样的作品能流芳百世,引为经典了。
想来,其实所有的文学作品,无不承载了这样的精髓。作者见景生情,后寄情于文字,其间,必定是斟酌再三,以求文词之精辟,最终,搁笔在案,成就一篇华章,以飨读者。而正是这斟词酌意后的语句,才是引人入境,引发共鸣的关键。所以,传世佳作“一篇永流传”,作者对字词的运筹帷幄是关键所在!
因此,文学创造就似一次文字的排列组合游戏,纵使文字的数量有限,通过加工和组合后呈现的文学作品却是不计其数,而不同的文字组合,呈现的景致也是各有妙处。文学作品如此,音乐、美术、雕刻等等,无不是经由大师们对基本元素的精妙组合而形成。
原来,成就经典巨著最重要的不在于用料,而是作者驾驭文字、音符、色彩和点线等基础元素的纯熟技巧。 所以,纵然今天我们也有笔墨纸砚在旁,却少有人能打磨出媲美前人的精品巨著,只因对原料的加工不够精进而已!
综上,如果将那些元素统称为数据的话,那可见,数据的整合方式,就是成功作品的基础。
由此,联想到,现代项目管理又何尝不是一次数据的整合?我们采集源于项目的数据,力求基于这些数据来反映项目的状态,为指导和修正项目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事务中,这一过程,我们最常借助的工具莫过于报表,利用报表收集信息,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报表通常显现的项目数据是单一的,或者说是一维的,它们也许可以很好的反映项目某一方面的状况,但在一张报表里面通常很难体现数据的关联性,同时,也不能方便及时地反映某些重要数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影响,基于这样的信息整合,难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的现象,可能掩盖项目的真实状况,有碍我们全面、综合、及时、有效管理项目的初衷。
而在这一点上,项目管理软件完全可以弥补这样的操作缺陷。项目管理软件,基于其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多模块的设置,使我们全面的采集项目数据和确定数据间的关联性成为可能,同时,技术上也足以确保快速反应数据变化对项目影响的需求。在这样的管理工具协助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源于项目的多维度数据,会为我们呈现更为立体和全面的项目状态,也确保项目管理人员能把握时机,最快速的找到项目问题的症结所在。
当然,一件艺术品,可以完全是作者本人的心思所现,由作者独立完成;但是,一个项目的成功,通常非一己之力所能为,它涉及到一个团队的协调作业,因此,对源于项目的数据加工自然也会涉及到团队的协同工作,而这是需要一个平台作为支持的,项目管理软件担任这样的职责责无旁贷。
项目管理软件是项目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关注项目的平台。管理人员共同在这个平台中录入数据,建立数据的联系。基于数据,在软件中模拟项目的近态远景。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在应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更是至理名言。软件展现的项目状况是否属实,与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密不可分。因此,项目管理软件还承载了数据加工流水线的角色。众多的项目管理者,分布在这流水线的不同位置,承担着对于项目数据的不同工作内容,如:输送、审核、修正等等,如此反复,直到数据的真实有效得到确认,届时,也正是数据得到完善整合,在项目管理软件中呈现立体项目图景的时刻!
人们常感概“如诗美景”,而我要说的是“美景本如诗”,因为诗画本寄情于美景,全在乎作者的心思和方法。
同样,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因为有了项目管理软件这样一个神奇画板,我们尽可以从多方位的角度刻画项目,结合管理团队的力量,呈现一个立体的项目蓝图,让我们所有项目管理者逾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共享项目美景! |